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7476511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

2、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能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和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水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万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

3、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

4、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人,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今现实中的,都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与中国人民的产儿。B. 作为旧式农民形象,阿Q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这说明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C. 论语和孔子在近代遭遇冷落,是与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联系在一起的。D

5、.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去粗取精,使它当代化、科学化,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运用两分法,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认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B. 文章第二段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联系起来,从文化层面分析了民族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C. 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传统文化不能离开经济和政治而发生作用。D. 笫四段围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论述了继承什么、如何继承以及继承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精髓孕育了杰出人物,杰出人物又能促进文化传承,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B. 如果经济和

6、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产生于旧的社会关系中的国民的某些缺点也会发生改C. 如果一个国家具备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价值就会得到普遍的认同。D. 我们要走入经典,准确判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又要走出经典,使传统文化的继承面向实践。参考答案:1. C 2. B 3. C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一节所说的内容可知,并不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与中国人民的产儿。”而是“中国历史的和

7、现实的杰出人物是”。B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说通过塑造阿Q作为旧式农民形象就能说明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原文只是说“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D项,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节是说“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的杰出人物”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认真推理论据的作用,关注其前后议论性的看法。C项,推理的

8、结果错误。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是阐述“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说法太绝对。一个国家具有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价值不一定会得到普遍的认同。原文第三节只是说“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

9、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欣赏的精

10、神自由朱以撒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

11、,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

12、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

13、,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选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欣赏之前要“去蔽”是指事前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以免影响自己独立的欣赏趣味。B让具有地域审美局限的人拥有评判权柄,对艺术欣赏来说害莫大焉。C所谓“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

14、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D要得欣赏真谛,就不应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C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D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10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8. A( A项反对“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不等于“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9(D项说的“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的原因。)10. 对自身的审美趣味、审美眼力有自信。(不受前人定论、狭隘欣赏观束

15、缚。)欣赏活动只从审美对象出发(或:欣赏活动只针对审美对象)。(不受名流效应、作者职务、非审美因素的干预。)(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黄河一掬(台湾)余光中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

16、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我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