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6877386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

3、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 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

4、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中国诗歌的调节功

5、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明代陆时雍的话和沈德潜的说诗晬语可以表明中国诗歌史的一大转变为“从重情到重声色”。 C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B中国诗歌的发

6、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C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参考答案:1C2A3C【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无中生有。3试题分析:应是因为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考点定位】归纳内容

7、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混淆范围。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

8、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

9、也能会干事。” (1)文中画线的九个“一个”,分别指哪几个人?请分类归纳,并说说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3分)(2)作者不交代人物名字,而是用“一个”来代替,试指出理由。(3分)(3)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对描写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1)是差拨,因为他是为害死林冲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是陆虞侯,他是奉命来杀害林冲的头目,为人狡诈谨慎。是富安,他是陆虞侯的走卒。(2)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这样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

10、反抗性格的转变,起了催化剂的作用。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相处之道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是“屡次”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有一个哲学,名叫豪猪的哲学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

11、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那么,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呢?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1)根据所引用论语的两句话,孔子和他的学生认为应该怎样与人相处?(3分)(2)对于孔子的这种与人相处之道,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理由何在?(6分)参考答案:(1)孔子认为与人相处不能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别人做错了事,真心相劝,善意引导,他实在不听也就作罢,不要自取其辱。(2)赞成。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人家不接受你的意见,再多说也未必有效。过于去凑近别人,似于献殷勤,会令人讨厌,也辱没了自己的人

12、格。人与人不可能绝对一致,总存在差异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求同存异,有点包容,不必事事处处强求一致。不赞成。同志间朋友间要相敬相亲,团结是最重要的。帮助人要有诚意,诚则灵。因为害怕受辱就放弃,还是有私心。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郡县官属众欲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吾又闻帝王膺箓,必有符命,而隋氏冠带,尽号起梁,斯乃萧家中兴之兆

13、。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乃遣人谕意,铣大悦,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而实欲相应。遇颍川贼帅沈柳生来寇罗川县,铣击之,不利,因谓其众曰:“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若从其请,必复梁祚,遣召柳生,亦当从我。”众皆大悦,即日自称梁公,柳生以众归之。义宁二年,僭称皇帝。武德元年,迁都江陵,修复园庙。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掌机密。其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伪将军,怨铣放其兵,遂谋为乱,事泄,为铣所诛。铣以绣为尚书令,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铣又恶而杀之。既大臣相次诛戮,故人边将皆疑惧,多有叛者,铣不能复制,以故兵势益弱。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

14、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数日,克其水城。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群下曰:“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铣以太牢告于其庙,率官属缌缞布帻而诣军门,曰:“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囚之,送于京师,竟斩于都市,年三十九。 旧唐书.萧铣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 同谋:共同谋划做坏事的人 B.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 弄权:玩弄权术C.若待力屈,必害黎元 黎元:百姓D.竟斩于都市 都市:都城中的集市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15、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B.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C.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D. 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B.“太牢”,即古代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而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要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被称为“牢”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制。D.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穿六个月丧服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