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975054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

2、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

3、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今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

4、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来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青砖铺地,窗格透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墙黛瓦非常协调。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群。前者为欧洲古典建筑,凝重、端庄、厚实,代表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鳞

5、次栉比,富有现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的新上海形象。这两组地标都切合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文脉,又互为映衬,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双城记”,成为今天上海最显著的标志。强调城市新地标要与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复古,不要创新,只是说创新首先要有个文化底色和基调,这个底色和基调就是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世博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这一思路,如国家馆的“故宫红”色调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但无论国家馆还是地区馆又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一致。世博中国馆的建设,将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

6、,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标。l.第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2分)2.第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2分)3.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4.阅读第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系。(3分)5.联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80字序右)( 5分)参考答案:l.解析:段第一句是本段的总提,答案可从中提取。答案:具体说

7、明城市地标聚焦了城市的魅力(1分),彰显了城市的特色(1分)。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倒数第二句话,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答案: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不好的)(1分)新地标(建筑或景观)(1分)。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历史文脉”贯穿全文始终,要理解它的含义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涉及“历史文脉”的地方要细读。A项说法参看第三自然段,是正确的;B项不符合文意,参看段中的文字“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并非“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C项说法,参看第三自然段,是正确的;D项参看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中

8、有“只是说创新首先要有个文化底色和基调”。答案:B4.解析:段中有“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只要细心阅读就不难回答。答案:两者互相协调,城市新地标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答对一点得2分)5.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回答时,要注意全文,主要根据段作答。答案:国家馆采用斗拱造型和“故宫红”一色调等传统中国元素(2分,必须出现三点:国家馆、斗拱造型、“故宫红”色调。答出两点得1分),地区馆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1分,必须出现两点:地区馆、江南园林的理念)。整个设计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

9、的理解(1分),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2.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夕阳无限好(美国)ESHILL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带我去逛市集。我走失了,找来找去找不到她,只得独自走回去。我东投西奔,指望撞见认得的东西。但到处全是陌生的房屋,看起来都像闭门扫却、闲人莫入的样子。我不敢敲任何一家的门,走到荒僻空地上的一棵树旁,筋疲力尽地倒在地上就睡着了。醒来已是黄昏。落日淡淡的残照染红了烟囱和屋顶。天色渐渐暗得成了一片澄郁参半的深蓝,几乎像暮夜一般,第一颗明星出现了我有求必应的星宿,果然又在那里。骤然间,我的天地豁然开朗了。这是我们求愿、洗脸、父亲回家、婴孩洗澡的神妙的当儿这是爱心四溢的时刻。我坦然跑到

10、最近的人家扣门。不到一小时就平安回家了。父母问我,为什么等了这么久才去求助。我说不出理由,只能说黄昏能给我无穷的力量,能驱除我的恐惧,振奋我的情绪。一到黄昏,我就比较胆壮。不说别的,单说灯光就亮起来了可亲的灯光。冬天彤云密布、漫天大雪的傍晚,你踽踽步行回家,可曾乍见街灯静静地亮起来而觉得惊喜?刹那间,街灯排列在路旁,就像瞬息万变的天使,闪烁着霜也似的光轮,一路呵护,你便走得泰然无恐了。黄昏是归家的时候,是饥肠辘辘想吃晚餐的时候。劳利李提起幼年在英国小乡村的往事,兴奋地写道:“太阳下山了。我们跑腿办事或在田野里乱撞了一天,回到那烟雾腾腾,温暖的厨房。归途中踏着路上每一块石头,浑身的骨头都快活得震

11、颤。”傍晚回家固然很好,可是在黄昏出发,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从白天到黑夜那一段宝贵的过渡时间,暗蓝色的天空似乎洋溢着魅力,寻幽探胜的机会显然就在眼前。在麻雀欲睡,吱吱细语,夜虫初醒,唧唧争鸣的时候,在静悄悄的乡间小径里漫步,也其妙无比。你且去听听蟋蟀的低吟吧!在这时徜徉于附近一带,就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向灯烛辉煌的窗子望进去,人人似乎都在作什么准备。俊俏的少女对镜化妆。男孩子为客厅的壁炉生火。瞧!隔壁那屋子里,雍容华贵的太太在点蜡烛,家里晚上要有宴会。这当儿,落日的余晖倒映在池塘里,半掩在小山或你家谷仓后边,或者在屋角流连,这些景色令人难以忘怀。到外边去到某处去与夜相见(11)小孩子从屋里跑

12、出去,在暮色苍茫中捉迷藏,多快乐啊!时间越晚,这个游戏越难玩,也越有意思。“我看见玛丽了!”可真是玛丽?还是幻象?魅影?一丝绿里带黄的光芒乍闪即逝,接着又一丝。那是萤火虫!快去捉啊!男孩子和女孩子飞跑,喧嚷,火辣辣的面颊拂着凉润的清风。他们在河边往返呼问:“你捉到一只了吗?”“我捉到的比你多!”(12)情侣携手漫步,绝不理睬那三五成群的小孩子。我们镇上有一条俯临小瀑布的木桥,是幽期密约的胜地。年轻的情侣常在那里见面。他们凭着桥栏,把一粒鹅卵石或一片树叶投在瀑布里,或在河边皂荚树下徐步。木桥快让夜色笼罩的时候,再从桥上经过,走回家去。(13)“有一天我会在日落时和你相会,像以前那样。”一个兵这么

13、写信给他的情人。此后,她常常在傍晚独自伫立在木桥上,在往事知多少的暮色中,静默、眺望。(14)我有个朋友,晚餐后常在阳台上独坐。“我爱黄昏的气息。”一次她告诉我。学优高考网(15)这句特别的话我一直没忘记。(16)此后在黄昏,我便不能自已地领悟到季节不同的气息。我领悟到三月里空气中初透微熏的清新。我领悟到秋天野火飘过我们市镇的烟味,不禁勾起了乡思。(17)冬天的黄昏,似乎最能引人入胜。海军上将李佳德布尔德叙述南极罗斯冰障4个半月长的长夜将临情景,写道:“银绿色、长蛇似的极光,在东北方很文静地翕张、颤动。白昼即将终了,黑夜正在诞生但却非常安静。在这一刹那间,人与宇宙成为一体,绝无可疑。我不由得不

14、深信:这整个现象一定有一个意义,而且与人息息相关。”(18)在黄昏无际的蓝霭中,人也许能超乎碌碌旋转的地球之外,而领悟到宇宙的奥秘和意义。(选自世界名家经典散文第一卷略有删改)16“夕阳”一词在文中除了指“落日”外,还有哪些含义?(4分)答:_。17文章至段写儿时走失的一段经历,涉及到是否敲陌生人家的门求助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答:_。gkstk.Com18文章标题虽为“夕阳无限好”,但有很多篇幅写人的活动。请在下面横线上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中描述的几段人的活动。(4分)答:_。(2)_。(3)_。19文章有多处黄昏时大自然的美景的描写,这对写人的活动有哪些作用?你得到了什么启

15、示?请具体说明。(6分)答:作用:(1)_。(2)_。 启示:_。参考答案:16还有两个含义:指一天中一个特定的时刻(或一天中的黄昏时刻、或傍晚)代指黄昏时大自然的美景。(每点两分)17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1分),将白天走失后不敢敲陌生人家的门,与黄昏来临时坦然敲门进行鲜明的对比(1分),既引出本文赞美的对象夕阳(或黄昏)(1分),又突出了夕阳(黄昏)的美好,能增添人的力量,点明主旨(1分)。18(夕阳里)愉快而急切的归家;(夕阳里)家庭生活和美温馨;(夕阳)里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戏;(夕阳里)恋人亲密地互诉衷肠。(答对一条1分,两条3分,三条4分,)19两个作用,一是烘托,大自然的美好烘托了人性的美好(1分),如第11段写孩子们捉迷藏时暮色梦幻般的神秘,烘托了童真的无忧无虑(1分);二是召唤作用(1分),大自然的美景使人沉思,使人恢复自然纯真的本性,如开头作者的走失,是在大自然的召唤之下找到家的(1分)。启示:人应高度融入大自然,才能回归自我,恢复美好的天性。(2分)(答到人要融入大自然的意思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