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967439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无雪的冬天是寂寞的 李汉荣寂寞的是小孩,他们只能望着爷爷的满头白发,想象大雪飘飘的时光,想象在雪地奔跑的情景,想象童话里积雪的小木屋,想象他们从没有见过的雪人的样子。寂寞的是中学生,他们无法理解“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夸张来自怎样的现场和意象?他们徒然羡慕着李白,行走在白茫茫的唐朝,吟着这白茫茫的诗;那场大雪在诗里保存了千年,至今仍在课本里飘。而他们只能面对苍白的墙壁,用苍白的想象,填写这苍白的作业。寂寞的是恋人,除了矫情的咖啡屋和煽情的歌舞厅,他们没有更好的去处,

2、他们不曾在雪野里留下两行神秘的如同在梦境里延伸的脚印,他们不曾为自己的初恋塑造一个憨态可掬的偶像那被世世代代的青春热爱着的雪人 ,他们是无缘见上一面了。没有诗意的浪漫和铺垫,没有白雪的映照和见证,初恋,昨天下午刚刚开始的初恋,今天上午很快就进入了灰色的、平铺直叙的婚姻程序。寂寞的是诗人,他们的语言是如此干枯,小雪这一天没有一片雪,大雪这一天没有一片雪,去年没有一片雪,今年没有一片雪。他们在内心刮起一次次风暴,他们在纸上制造了一场又一场落雪。然而,诗之外,无雪;雪之外,无诗。他们的所谓雪,不过是对雪的缅怀;他们的所谓诗,不过是对诗的悼念。一个无雪的世界,是失去贞操的世界,是失去诗意的世界。雪死了

3、,诗死了,如今的所谓诗,只是写给诗的悼词。寂寞的是那些深陷于往事的老人,他蜷缩在记忆的棉袄里,偶尔抬起头看看近处和远处,又很快收回目光,除了镜子里自己的白发,这个冬天没有别的白色,唤起他对于往昔的纯洁回忆。而多年前结识的那个无忧无虑的白雪的恋人,早已死去,他只能在某片云上想象那纯真的面容。寂寞的是那个牧师,他用嘶哑的嗓子反复祈祷的天堂始终不肯出现,他越来越难以找到形象的比喻来诠释纯真的教义,如今很少有自天而降的雪花款款飘上经文的关键段落,以加强神圣的感染力。世界的圣洁是由伟大的白雪塑造的,灵魂的圣洁是由伟大的信仰塑造的。白雪死了,世界何以重现圣洁?信仰死了,灵魂何以重归圣洁?我在那个灰蒙蒙的礼

4、拜日,穿过满街的叫卖声和垃圾堆,走进灰蒙蒙的教堂,恰好遇见那牧师,我感觉这里的神圣感已所剩不多,唯一令我感到神圣的,是牧师头上那稀疏的白发。 寂寞的是那个哲学家,他的哲学除了拯救这一页页无所事事的白纸,其实连他自己也不能拯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乌鸦更深刻的哲学家了,在白雪飘飘的年代,乌鸦曾经发出不祥的预言。然而最终不得不告别一再误解它们的人类,转身失踪于黑夜。没有先知的提醒,没有圣者的感召,没有纠偏的声音,没有校正的语法,世界在纸醉金迷、自娱自乐里疯狂堕落。没有乌鸦的世界,其实是没有哲学的世界。现在,哲学家面对着没有哲学也不需要哲学的世界,他忽然想起了乌鸦在雪野鸣叫的古典时光。只有白雪与乌鸦

5、能拯救世界他忽然想到;然而,怎样唤回乌鸦,又怎样复活白雪?他在他的哲学里迷茫了,也许,他必须经历漫长的迷茫,才能真正走进哲学,才能找到失踪的乌鸦和白雪。寂寞的是我,我站在童年曾经走过的小路上,忆想着:很久以前,在白茫茫的原野,一个移动的影子,一点点大起来,终于看见了那蓝头巾,终于看见了那冒着热气的通红的脸,终于看见了从雪的远方朝我走来的母亲,仿佛从天国走来的母亲 (节选自读者2010年第4期)16.这篇散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17.作者为什么说“无雪的冬天是寂寞的”?18.“没有乌鸦的世界,其实是没有哲学的世界。”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6.排比式、层进式;(

6、1分)照应题目,增加文章气势,使文章结构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层层深入揭示文章的主题。(3分)17.那是因为:小孩和学生缺少真实场景和意象;恋人缺少充满诗意的爱的浪漫;诗人缺少创作的灵魂,深陷于往事的老人难以对往昔的纯真生活进行回忆;牧师难以找到形象的比喻来诠释纯真的教义,哲学家在没有哲学也不需要哲学的世界里迷茫了。(答对1点给1分,答对4点以上给5分。意思对即可。)18. (1)在文中,“乌鸦”是先知的象征。因为没有先知的提醒,没有纠偏的声音,世界在纸醉金迷、自娱自乐里疯狂堕落而无法自拔,没法谈得上“拯救”,所以说“没有乌鸦的世界,其实是没有哲学的世界。”(3分)(2) “拯救”需要

7、“雪” ,“雪”塑造了一个纯净、美好、善良的世界 ;处于精神迷失状态的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应该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纯洁的心灵,操守自己独立的人格。(3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晒出一片秋实洪忠佩篁岭村的日子滑入秋天,家家户户的晒楼使展现出一幅幅晒秋图,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新鲜生动。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走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渔樵耕读”的雕饰。其实,篁岭的出身平凡,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挤挤挨挨地蛰居在山腰

8、上。在久远的年月里,满山翠竹青松,水口林立着红豆杉、香櫃、香樟、枫香,“其地多竹,大者径尺”,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篁岭山陡路窄,很难看到一块宽敞的平地,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两层的结构:墙脚山石砌起,一层大门口朝着路,二层开后门架天桥临着山,屋顶鳞瓦,墙体斑驳,大体是黑白色调,也有黄泥红砖裸露的砖墙。而五桂堂、怡心楼、书院、客馆,无不精雕细刻,称得上是村庄有名的“大屋”。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秋日的篁岭,天蓝得纯净,树绿得清亮,环境、空气都可以养眼洗肺。村庄一家一户楼堂前的晒栏,几乎都是用16根或者18根杉木从楼堂前抵墙而出面

9、朝天空,平整,伸展,放上竹编的晒簟晒盘就成了无遮无拦的晒场,当地人称之为晒楼。篁岭人家晒作物没什么讲究,山里种的、地里长的,什么赶上就晒什么,辣椒、紫苏、稻谷、黄豆、皇菊、柿子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他们恨不得把整个山野田地的收成都晒起来。而晒楼上色彩最为浓烈的,当属辣椒和稻谷粉墙黛瓦,配上那一盘盘红色的辣椒、金色的稻谷,正是一幅明艳而恬淡的画卷。如果说,鳞瓦与马头墙展现的是篁岭徽派建筑的“密”,那么天井与晒楼无疑是村落民居的“透”。在篁岭,农家的收成是不必问的,一看晒楼就知道。秋日里,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她看上去有50多岁,头系方格子的阳袱。她把两个或者三个辣椒并拢按在刀

10、板上,一刀接着一刀,刀法娴热,切下的辣椒一圈一圈的,散在刀板上,水滋滋的,鲜润得很。等装辣椒的竹篮够上一晒盘了,就搬到晒楼上去晒,于是,空气中飘浮着一股辣辣的气味。色泽诱人的辣椒经不住晒,阳光一照就蔫了,本满当当的晒盘晒簟里便留出了许多空隙。篁岭女人的美是呈现在日常劳作中的,她们永远是晒楼的主角。趁着好天气晒作物,虽然忙前忙后,她们的言谈举止中却有闲适自得的一面。她们觉得生活很简单,日子就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有饭吃有事做就够了。往往,她们关注更多的是一家人餐桌上的鲜香。从一家两家,到一百多户人家纷纷把晒盘晒簟里的辣椒晒出来,那是何其壮观的场景!穿过高低不平的巷子,平视或者俯视,我

11、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篁岭的晒秋图,感受篁岭人家对农耕文明最原生态的表达。在篁岭村水口至木坊的青石板路边,有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是的,一茬一茬,田地作物在生长轮回,还有什么比生命更有奥妙呢?二十四节气石雕的对面,是篁岭人家的开山之作一层层叠起的梯田,每年秋天,这里都蓄势一场稻浪。在稻子收割的日子里,篁岭人家的晒楼更加丰盈明艳。晒秋,一个多么形象的词。面对篁岭人家晒出的一片秋实,我看到了村人农耕生活的质朴,以及这片土地的殷实。(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1日)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徽派建筑的“密”和村落居民的“透”都渗入到篁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他

12、们忙于秋收,却也满足于这样简单自适的生活。B. 文章倒数第2段提到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和层层叠起的梯田,意在说明算岭人晒秋习俗的因袭沿革。C. “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的描写,说明“我”对篁岭人的晒秋习俗充满好奇,要一窥究竟。D. 文章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为一体,语言典雅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算岭晒秋图的赞美之情。5. 文章第2段详细描述篁岭山村的情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者深情地诠释了晒秋的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A 5. 点明了篁岭山村的地理位置,交代了篁岭人山陡路窄的生活环境,揭示了其晒秋习俗形成的内在原因。引出

13、下文,为展开晒秋习俗的具体场景做铺垫。 6. 从字面义看,晒的是收成,指篁岭人秋收时将收成放在晒楼晾晒的习俗。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晒的是篁岭女人的勤苦耐劳,展现她们的劳作之美。从主旨来看,反映的是篁岭人平淡质朴、殷实富裕的农耕生活图景,作者对此充满赞美之情。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C项考核文章的内容,D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说明篁岭人勤勤恳恳,不辞辛苦,年复一年的春播、夏种、秋收、冬藏;C项,借对老妪的描写引出对篁岭女人的赞美,并不是好奇;D项,文章语言鲜明生动,并不厚重。5. 试题分

14、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题目要求回答“第2段详细描述篁岭山村的情况在文中的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通过“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等可知是“点明了篁岭山村的地理位置,交代了篁岭人山陡路窄的生活环境,揭示了其晒秋习俗形成的内在原因”;从结构看下文写“晒秋习俗的具体场景”,此段为此作铺垫。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

15、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要求回答“晒秋”的含义,注意从情节上分析表层含义,然后结合内容和主旨分析深层含义,从情节看,晒的是收成,指篁岭人秋收时将收成放在晒楼晾晒的习俗;从内容看,晒的是篁岭女人的勤苦耐劳,展现她们的劳作之美;从主旨来看,反映的是篁岭人平淡质朴、殷实富裕的农耕生活图景,作者对此充满赞美之情。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

16、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