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861918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山西省朔州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袁行霈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

2、逸、其气壮。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新的生命,成为新的意象。还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李白却有新的发现,咏之于诗,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

3、才情不受拘束。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

4、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节选自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10. 下列关于李白“以气夺人”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气是指作家

5、、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B. 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C. 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D. 李白诗歌的气奇表现为超凡的创造力,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气壮则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1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因此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学%科%网.B. 李白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集中表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

6、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C. 李白的乐观自信的精神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的这种精神。D. 李白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困难、挫折和打击,并以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回避了苦闷和忧愤。1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因为前人的忽略,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但在李白的吟咏之下,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B. 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C. 与后世一些诗词中的“愁”相比,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D. 李白诗歌

7、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其气壮,在于其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的人格力量。参考答案:10. A 11. C 12. A10. 试题分析:A项只是对“气”的分析,并不是只说李白,属答非所问。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 试题分析:A项“后无来者”说法不对。B项“集中表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不准确,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

8、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D项“回避苦闷和忧愤”,原文“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 试题分析:A项原文“前人似乎忽略了”。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要说数字电视,就不能不说数字技术,因为数字电视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一种电视。数字技术是将原来的模拟信号用“0”“1”来表示,它的最大特点是所制作的产品体积小、信息量大、功能全、效果好。以DVD数字视盘为例,在同一个12厘米大小的盘上,其单面的容量相当于普通光盘的7倍,且音质与图像清晰度也是普通光盘所无法比拟的。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有天壤之别,传统的模拟电视最大的缺陷是光电信号抗干扰性能差,表现在屏幕上就是图像色亮串扰,不够清晰。而数字电视的最大特点是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数字电视是计算机化的电视。数字电视通过数字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传输、

10、接受到显示,其工作原理与现在的电视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从电视台的演播设备、差转设备、摄像设备,到消费者家中的电视接收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录像机、影碟机、卫星接收天线等等与模拟时代均不是一回事,普通模拟电视是一个单方向向观众灌输电视节目的机器,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数字电视的功能则是双向的,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发给它,成为参与者。它所用的数字技术使其能够一通百通,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欣赏到电视录像等娱乐性节目,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实现微机、互联网、电话、电子信箱、电子游戏、家居购物、理财、炒股等许多领域的功能。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家电工业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就像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一样势不可挡

11、。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成功,促进了广播电视、通讯和计算机的会聚与融合,带来了多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1. 根据文意,对“数字电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数字电视是源自数字技术而制成的一种电视。B. 数字电视较模拟电视体积小、信息量大、功能全、效果好。C. 数字电视单面容量相当于普通光盘的7倍。D. 数字电视图像的清晰度是传统的模拟电视所无法比拟的。2. 对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比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电视通过数字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传输、接受到显示的工作原理与模拟电视不都一样。B. 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电视信号的传播、观众角色和功能都将发生微妙的变化。C. 模拟电视抗干扰性

12、能差,图像色亮不够清晰;数字电视可以避免这些弱点。D. 数字电视是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合二为一的电视,而模拟电视不具备这样的特点。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广播电视、通讯和计算机的会聚与融合,推动了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B. 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具有当年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一样的革命性意义。C. 在数字电视时代,电视观众不仅可以观看节目,而且可以实现自己参与的意愿。D. 数字技术传递信息,是将原来的模拟信号换成“0”“1”来传递。参考答案:1. C 2. C 3. A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关“数字电视”概念的理解。原文说:“以DVD数字视盘为例,在同一个12厘

13、米大小的盘上,其单面的容量相当于普通光盘的7倍。”这里把“同一个12厘米大小的盘”误说成“数字电视”了。其余A、B、D项信息准确,说明正确。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关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区别”的信息。A项中“不都一样”与原文中“都不一样”意思有很大差别,故不当;B项中“微妙的变化”而原文中为“革命性变化”,故错误;D项中原文说“电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即数字技术)融为一体”,这里说成“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合二为一”,显然不当。只有C项与原文意思一致。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因果关系颠倒了,原文中为“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成功,促进了广播电视、通讯和计算机的会聚与

14、融合”。其余B、C、D项说明正确。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

15、处时代的论文方法。“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

16、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