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245511516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导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1、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如图1,已知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 (1) 求证:B=C;(2) AD平分A,ADBC 图1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简单叙述为: )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 互相重合 2、 课堂练习:、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如图3,在ABC 中AB=AD=DC,BAD=26,求B和C度数。 图3

2、如图4,BAD=1000,ADBC,垂足为点D,AB=AC,求:B, 1 图4任务二1、自主学习:如图:ABC中,B=C,求证;AB=AC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简单叙述为: ) 思考:要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你都有哪些方法?3、 巩固练习:如图,已知:ABC中,AB=AC,BD和CE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O点。 试说明OBC是等腰三角形; 连接OA,试判断直线OA与线段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课堂检测: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和9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7cm B22cm C17cm或22cm D18cm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

3、底边的夹角是( ) A40 B50 C60 D303.如图,已知1=2=3,B=C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DA4、如图所示,CAB=DBA,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O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二课时一、 知识回顾: 1.如图:ABC中,若AB=AC,则_ _; 若AB=AC, BAD=CAD,则 _ _,_ 若AB=AC, BD=CD,则_ _,_ _; 若AB=AC, ADBC,则_ _,_ _。(3)ABC中,如果B=C,则_ _任务一:1、自主学习:ABC中,AB=AC,BD和CE分别是ABC和AC

4、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O点。 求证:BD=CE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巩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任务二、1、 探究合作:已知 在ABC中,AB=AC,D、E在BC边上,且AD=AE,求证:BD=CE 2、练习:ABC中,AB=AC,CEAE于E,E在ABC外,求证:ACE=B。课堂检测:1、等腰三角形中,若底角是65,则顶角的度数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其它两角的度数为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0cm,一边长是3cm,则其它两边长分别是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

5、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20,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cm和13cm,则它的周长是( )A.63cm B.51cm C.63cm和51cm D.以上都不正确 8、已知:如图,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10、已知:如图,RtABC中, BAC=90,AB=AC,D是 BC的中点,且AE=BF。 求证(1) DE=DF (2) 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 熟练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3、 理解、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二、 教

6、学过程任务一1、自主学习: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组员交流。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 等边三角形的判性质定理: 。A 2、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EC4、 ABC是等边三角形,过它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DEF,则DEF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任务二1、合作探究:用两个含300角的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你是如何拼的?观察三角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的直

7、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0,那么 , 2、巩固练习:如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0,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BADC5、 房梁的一部分如图,其中BCAC,A=300,AB=7.4cm,点D是AB的中点,DEAC,求BC,DE的长课堂检测:1、 已知:如图,在D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垂足为E,若A=30,DE=2,求DBC的度数和CD的长。2、如图,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1)求证:AF垂直于CD(2)在你连接BE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 等腰三角形第四

8、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体会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思想,并能够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一些问题。过程与方法:理解并体会反证法的思想内涵。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反证法的证明步骤。难点:运用反证法证题。三、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1 小龙和小明看过电影后走出电影院,小明扫视周围后不假思索的唠叨:“下了雨,天还这么热。”小明很诧异,问:“哪里下了雨?”“你没看到马路快车道上全是湿漉漉的吗?”“没有下雨,这是洒水车洒的。”小明有理有据的回答:“如果下雨的话,不仅快车道上湿,慢车道和人行道上也要湿。你看,除了快车道外,其它地方都不湿,所以肯定刚才没下雨,”小龙点点头笑道:“不错,是没有下

9、雨,怪不得天这么闷热。”思考讨论:小龙为什么会赞同小明的分析?小明在分析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什么数学方法呢?问题2 我们知道,命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 BC=a CA=b 且C=90那么a2+b2=c2”是真命题。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在三角形ABC中,AB=c BC=a CA=b 且C90,那么a2+b2c2”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任务一:自主学习课本P16想一想,各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1与问题2的分析交流总结以下问题:1、 反证法的定义: 。2、 反证法的步骤:(1)先假设 。(2)然后通过 ,推出与 、 、 或 ,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到原结论正确。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任务二、探索交流 ,说出下面的反面的假设(1) 一个三角形至多有一个直角(2) 在一个三角形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