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245474893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6.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梅岭三章 教学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梅岭三章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 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积累“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等重点词语。2.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重点)3.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重点)4.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难点)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酷爱文学,创作了大量革命诗词,有“元帅诗人”的美誉。作品主要采取旧体诗词的形式,但又不为格律所束缚,灵活自由;语言朴实、明快。代表作品有陈毅诗词选集等。作者简介背景链接1934

2、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带

3、有绝笔性质的诗篇。字词积累伏 (f) 丛莽 (mng)旋 (xun) 旌旗 (jng)阎罗 (yn) 国门悬 (xun)诸君 (zh) 捷报 (ji)血雨腥风 (xn)多音字【串句记忆法】 1.杨老师在当( )地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把学校当( )作自己的家,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 2.爱国主义精神的种( )子遍种( )在中华大地上。dndnzhnzhn形近字【形旁辨字法】 “捷”,形旁为“扌”,和“手、动作”有关;“睫”,形旁为“目”,和眼睛有关。捷( )ji睫( )ji捷报睫毛涯( )y崖( )y天涯山崖胜利的消息。词语释义旋: 不久、随即。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旧部:过去的

4、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涯:边际,止境。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乐观、豪迈)1. 听朗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读出气势,读出感情。2. 把握情感基调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给每首诗起一个小标题。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

5、,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说明小序是补写的。课文精讲1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

6、不久围困被解除了。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间、地点及缘由,点明了背景,对我们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是在“梅山遇险”,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了解了上述情况,再读诗作,才能真正领略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死亡面前的乐观精神、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第一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军队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实写/设问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虚写/借代 追怀往昔,表达了创追怀往昔,表达了创业未成、死而不已的豪业未成、死而不已的豪情壮志,表现了革命者情壮志,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除恶视死如归的气概和

7、除恶务尽的决心。务尽的决心。2.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的威胁,想些什么呢?“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当时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死亡近在眼前,但诗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清醒的思想、坚毅的斗志、冷静的神态,集中地展现了出来。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后三句是对首句的回答。 3.第三、四句运用“泉台”“阎罗”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泉台”“阎罗”的传说,赋予诗歌浪漫

8、色彩,体现出诗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精神。第二章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典故:伍子胥头悬国门借代/用典战争 叮咛幸存者,奋勇杀叮咛幸存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在回忆敌,频传捷报,在回忆革命征程之余激励战友革命征程之余激励战友,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胜的坚定信念。 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4.“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

9、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第三章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战争借喻 展望未来,宣言革命展望未来,宣言革命必将胜利,自由之花必必将胜利,自由之花必将盛开,抒写了革命者将盛开,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终生的崇高理想。应有涯预言和信念这两句是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顶点,也是对第一章首句自问的圆满回答。自由花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5.“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明诗人预言革

10、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1.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联。 关联:这三首诗共用同一诗题,形式上相对完整独立;内容上相互关联,围绕“断头”构想,扣住“意如何”展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从自己写到战友,诗意层层深化、拓展,三首诗组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浑然一体的组诗。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身陷绝境,死而不已死不瞑目,激励战友展望未来,革命必胜深入探究 2.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

11、的革命精神。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3.找出三首诗中的意象并分类,分析其内涵及情感。意象内涵情感泉台、烽烟、血雨腥风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纸钱捷报、自由花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坚定乐观表达不屈的革命意志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念 4.品析“招”“斩”“正”“须”“多”“飞”这几个字的表达效果。动词招斩飞表现出把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的气概,空间广阔、声势

12、浩大。威力巨大,沉着痛快,特别能表现诗人对“阎罗”的憎恨。想象捷报来得又多又快,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副词须正多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表现出革命时间之长、过程之艰,也流露出诗人回忆征程的自豪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友的无限期望。 5.学完梅岭三章后,谈谈你从中产生怎样的感悟,获得怎样的启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近现代中国走过的峥嵘岁月,无数仁人志士用不屈的意志、激昂的斗志与坚定的信念撑起中国的脊梁,传承红色的基因:陈毅在生死关头,愿取义成仁,坚信“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不畏牺牲,拍案而起;鲁迅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一路风雨兼程,幸福来

13、之不易,我们在缅怀先烈、纪念历史的同时,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习革命乐观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结构梳理梅岭三章回首征程展望未来勉励战友招旧部(继续战斗)斩阎罗(至死不渝)乐观坚定视死如归头悬国门(死不瞑目)诸君努力(激励战友)事业必胜(信念坚定)未来可期(充满信心)个人战友事业 这三首诗中,诗人追怀往昔,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幸存者继续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主旨归纳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

14、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挂在吴国国都的东门之上,我要看着有朝一日越国人从这里进来灭掉吴国。”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悬昭东门拓展延伸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大江歌罢掉头东比较阅读 注释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即将赴日留学,时年19岁。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一说指各种科学。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蹈海:即跳海殒身。这里是借用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抗议日本政府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一事。 这首诗与梅岭三章在诗歌体式及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相同之处?体式情感都是七言绝句,都是以旧体写新意。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及誓死不屈的救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