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

上传人:1768****007 文档编号:24516335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篇一:习惯成自然阅读答案 9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10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11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4分) 9(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0(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11(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

2、,“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12(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13(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篇二:习惯成自然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

3、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

4、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

5、”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

6、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9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10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11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4分)参考答案:9(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10(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2分。

7、意思对即可得分)11(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2(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13(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篇三:习惯成自然阅读附答案 阅读习惯成自然,完成问题。(共8分)习惯成自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

8、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

9、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

10、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

11、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作者:叶圣陶)小题1: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小题2: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小题3:简要概括段的论证过程。 (4分)参考答案:小题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评分:2分)小题2:观察、劳动、读书、做一个好公民等四个事例。意在阐明,只有在“知”的基础上通过“行”去养成某种习

12、惯,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种能力。 (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小题3:第段,承接上文的举例论述,进一步阐述在知的基础上培养习惯的重要;第段,举出反面的例子证明能力和习惯的关系;第段,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养成种种习惯的重要。 (评分:共4分,每段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第一与第二段的关系,第一段是从现象说起来,引出话题“习惯成自然”,此出第二段中作者的观点。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本段语言表达的方式,用排比的方式列出“听人家说”的事情,从每一个“听人家说”中找到一个关键的词(人们的行为)概括。小题3:试题分析:从第五段结束语来看,第六段是另一层的论述,从第一句中即可读出论述的问题。从论证的角度或论证的方法来分析六七两段的关系,即先正面后反面论证,最后用一段总结论证。 习惯成自然,阅读理解答案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