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测试题之欧阳理创编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45083390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测试题之欧阳理创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测试题之欧阳理创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测试题之欧阳理创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测试题之欧阳理创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测试题之欧阳理创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中国的农业作业一时间:2021.03.05创作:欧阳理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A. 水田为主农业旱地为主农业灌溉农业B. 农区畜牧业草原牧业高山牧业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农业D 水田为主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农业。答 23 题。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据此回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A小麦B水稻C 棉花 D青稞4青藏高原地区

2、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雨量充沛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5.读下面四幅我国经济作物分布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A甜菜油菜棉花甘蔗 B油菜棉花甘蔗甜菜C甘蔗棉花油菜甜菜6甲地区近几年苹果连年丰产,而果农增收不多,主要原因是()A. 政府部门乱收费,使果农负担过重B. 交通运输比较落后,苹果无法运往市场C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越来越高D果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苹果供大于求D棉花 油菜 甘蔗 甜菜读我国某省图,回答 7-9 题:7.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优势区位因素是()A气候B市场C劳

3、力D土壤8a 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主要区位因素是A自然资源 B河流 C气候D地形读下面针阔叶混交林在 3 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 10-11 题。9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光照C坡向D降水量10. 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降水量C光照 D坡向11. 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1、读图 14-2,完成下列要求:(1) 图中自然景观由东向西的变化是到 到,反映了该地区自西向东的递增(选择填空

4、) A、气温 B、降水量,在部分地区为气候(选择填空) A、干旱、半干旱气候 B、半干旱、半湿润气候(2)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以 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工业和工业。(3) 当地居民要抓紧粮食生产,必须有的地方发展农业。靠引黄河水灌溉而形成的农业区是平原和平原,河西走廊是靠引水灌溉而形成的农业区。中国的农业作业二1. 图 712 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 )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2. 以下农业区东北三省 长江中下游区 南部沿海区黄河中

5、下游区与图 713 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二),(三),(四)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B(一),(二),(三),(四)C(一),(二),(三),(四)D(一),(二),(三),(四)3. 下列省份中, 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都比较高的是()A 黑龙江B 河北省C 江苏省D浙江省4. 图 718 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读图 719 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题: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5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陡坡开荒6. 不是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

6、因有()A. 建筑、公交占用耕地 B退耕还林C水土流失 D荒漠化读图 7110,完成题: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7. 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B.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8. 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9.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 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B. 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读图

7、7111。回答题:10.下列农业在 ab 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11. 图 7111 中字母 Q 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名称,该区域和C. 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下图中 C 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A甜菜、冬小麦B甜菜、春小麦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 也带来挑战 ,以下对我国农 业影响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A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B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有利于引进外贸和先进的农业

8、技术D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3 读下表和图 717 中有关内容回答:商品粮基地类型ABCD占全国比耕地面积401768223432958重()农业人口1991472854689粮食商品率()352272196290积温()25002800200025004200450045008000年降水量(mm)4005002508501000-10001900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请判断:A 是,B 是 C 是,D 是(2)D 地与 A 地相比,D 地热量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1)如果表中四个字母分别表示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西北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条件较

9、,因为。D 地的年降水量 A 地,但 D 地的粮食商品率A 地,这是因为。(3) 说出图中所代表的三个商品粮基地的名称。,。它们属于上述四类商品粮基地中的哪一类(4) 比较图中四地耕作制度上差异。地;地或;地或;地。中国的农业三1. 影响我国农业耕作制度的主导因素是()A. 光热条件 B. 水分条件 C. 地形条件 D. 生产技术条件2. “外向型农业”是指()A. 以自给自足为主体的农业B. 以生产工业原料为主体的农业C. 以出口创汇为主体的农业 D. 面向本地市场的农业3. 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粮食、肉类的人均产量均居世界首位B. 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占到农田总面积

10、的绝大部分C.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很快,农业生态环境较好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D.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4、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A、甜菜 油菜 B、甘蔗 大豆 C、甘蔗 油菜D、甜菜 花生5、以下地区不属于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的是()A、珠江三角洲 B、洞庭湖平原 C、闽南 D、山东半岛6. 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观点的是()A.在吐鲁番盆地利用丰富的坎儿井水大面积种植水稻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丰富的河湖资源发展淡水鱼养殖C.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能自由大量种植棉花 D.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量种植粮食7(2013 莆田)台湾某

11、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茶园, 应选择在( )A 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东南丘陵 D 塔里木盆地8(2013 宁夏)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 B 大兴安岭林业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C 内蒙古高原种植业 D 东北平原畜牧业9(2013 葫芦岛)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B.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D 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

12、果特别甜10(2013 广安)我国南北方耕作方式不同,北方以旱作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产生这种差异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11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条件不包括()A.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B.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C.单位面积产量高D土壤肥沃12、下图为我国沿某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气候、地形及农业类型等方面的问题:(1)图中多数地区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于农业,其农产品大多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2021.03.04欧阳阳理创编靠的投人获得。(2) 图中 F 为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显著,农业发展中应发挥资源优势,既发展经济又保护。(3)A 处为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果树是。(4)E 山脉南北两侧农田类型的差异是。(5)D 处是我国(地形区)的主要分界线,B 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是。(6)C 平原区是我国(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中国的农业作业一111A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