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集义乡中学2021年高三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077444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集义乡中学2021年高三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市集义乡中学2021年高三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集义乡中学2021年高三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集义乡中学2021年高三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集义乡中学2021年高三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参考答案:A解析: 函数有意义,需使,其定义域为,排除C,D,又因为,所以当时函数为减函数,故选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性质.本题的难点在于给出的函数比较复杂,需要对其先变形,再在定义域内对其进行考察其余的性质.2. 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实数的值等于( )A BC D参考答案:C3. 已知事件“在矩形ABCD的边CD上随机取一点P,使APB的最大边是A

2、B”发生的概率为,则=()ABCD参考答案:C【考点】CF:几何概型【分析】先明确是一个几何概型中的长度类型,然后求得事件“在矩形ABCD的边CD上随机取一点P,使APB的最大边是AB”发生的线段长度,再利用两者的比值即为发生的概率,从而求出【解答】解:记“在矩形ABCD的边CD上随机取一点P,使APB的最大边是AB”为事件M,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长度即为线段CD,若APB的最大边是AB”发生的概率为,则=,设AD=y,AB=x,则DE=x,PE=DE=x,则PC=x+x=x,则PB2=AB2时,PC2+BC2=PB2=AB2,即(x)2+y2=x2,即x2+y2=x2,则y2=x2,则y=x

3、,即=,即=,故选:C4. 已知函是,当时,取得最小值,则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的图像为( )参考答案:B略5. 已知集合,则集合AB的元素个数为A0B2C5D8参考答案:B略6. 函数的反函数是().A BC D参考答案:答案:D 7. 已知a,bR+,函数f(x)=alog2x+b的图象经过点(4,1),则的最小值为()A B6 C D8参考答案:D【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利用函数的图象经过的点,得到a、b关系式,然后求出最值【解答】解:a,bR+,函数f(x)=alog2x+b的图象经过点(4,1),可得2a+b=1,则=()(2a+b)=2+2

4、+=8,当且仅当b=2a=时取等号,表达式的最小值为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在最值中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8. 设向量,若,则等于()ABCD3参考答案:B9. 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若x2=1,则x=1”的否命题为:“若x2=1,则x1”B“x=1”是“x25x6=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命题“若x=y,则sinx=siny”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D命题“?xR使得x2+x+10”的否定是“?xR均有x2+x+10”参考答案:C【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析】A利用否命题的定义即可判断出;B由x25x6=0解得x=1或6,即可判断出;C利用命题与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即可

5、判断出;D利用命题的否定即可判断出【解答】解:A命题“若x2=1,则x=1”的否命题为:“若x21,则x1”,因此不正确;B由x25x6=0解得x=1或6,因此“x=1”是“x25x6=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不正确;C命题“若x=y,则sinx=siny”为真命题,其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正确;D命题“?xR使得x2+x+10”的否定是“?xR,均有x2+x+10”,因此不正确综上可得:只有C正确故选:C10. 已知集合P=x|2x3,Q=x|x24,则PQ=()A(2,3B2,3C2,2D(,23,+)参考答案:B【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先分别求出集合P,Q,由此能求出PQ【解答】解:集合P

6、=x|2x3,Q=x|x24=x|2x2,PQ=x|2x3=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并集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并集定义的合理运用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则_,过点向其准线作垂线,记与抛物线的交点为,则_.参考答案:; 略12. 若函数(其中为常数且),满足,则的解集是 .参考答案:略13. 已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B)(C) (D)参考答案:C略14. 若函数f(x)=x2+ax1是偶函数,则a= 参考答案:0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偶函数的定义f(x

7、)=f(x)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f(x)=x2+ax1是偶函数,f(x)=f(x)即(x)2ax1=x2+ax1,2ax=0,又x不恒为0,a=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利用偶函数的定义求得2ax=0是关键,属于基础题15. 若存在常数,使得函数的一个正周期为 参考答案:答案:注:填的正整数倍中的任何一个都正确. 16. 已知在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17. 已知x0,y0且+=1,求x+y的最小值为参考答案:16【考点】基本不等式【分析】利用“乘1法”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x0,y0,且+=1,x+y=(x+y)=10+10+2=16,

8、当且仅当y=3x=12时取等号故答案为:16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椭圆C: +=1(ab0)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x+y+1=0与以椭圆C的右焦点为圆心,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1)求椭圆的方程(2)设P为椭圆上一点,若过点M(2,0)的直线l与椭圆E相交于不同的两点S和T,且满足(O为坐标原点),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分析】(1)写出满足条件的圆的方程,再由直线与圆相切得到d=a,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c,解方程即可得到a,b的值;(2)设P

9、(x0,y0),设出直线l:y=k(x2),联立椭圆方程消去y,得到x的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大于0,再由向量加法运算得到x0,y0的关系,代入椭圆方程,结合判别式大于0,即可得到t的范围【解答】解:(1)由题意得,以椭圆C的右焦点为圆心,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c)2+y2=a2,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d=*,椭圆C: +=1(ab0)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c,代入*式得b=c=1即a=b=,故所求椭圆方程为+y2=1;(2)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方程为y=k(x2),设P(x0,y0),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1+

10、2k2)x28k2x+8k22=0,=64k44(1+2k2)(8k22)=16k2+80,设S(x1,y1),T(x2,y2)则,当k=0时,直线l的方程为y=0,此时t=0,成立,故t=0符合题意当t0时得tx0=x1+x2=,ty0=y1+y2=k(x1+x2)4k=,将上式代入椭圆方程得:,整理得:由知0t24,所以t(2,2)【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和性质,以及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考查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运用韦达定理,注意判别式大于0的条件,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9. 已知函数.(1)解不等式;(2)记函数f(x)的最大值为s,若,证明:.参考答案:(1);(

11、2)证明见解析【分析】(1)将函数整理为分段函数形式可得,进而分类讨论求解不等式即可;(2)先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得到的最大值为3,再利用均值定理证明即可.【详解】(1)当时,恒成立,;当时,即,;当时,显然不成立,不合题意;综上所述,不等式的解集为.(2)由(1)知,于是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当且仅当时取等号)上述三式相加可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得证.【点睛】本题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和利用均值定理证明不等式,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最值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解决带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考查了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0. 某中学利用周末组织

12、教职员工进行了一次秋季登山健身的活动,有N人参加,现将所有参加者按年龄情况分为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55)等七组,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所示已知35,40)这组的参加者是8人(1)求N和30,35)这组的参加者人数N1;(2)已知30,35)和35,40)这两组各有2名数学教师,现从这两个组中各选取2人担任接待工作,设两组的选择互不影响,求两组选出的人中都至少有1名数学老师的概率;(3)组织者从45,55)这组的参加者(其中共有4名女教师,其余全为男教师)中随机选取3名担任后勤保障工作,其中女教师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均值参

13、考答案:【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频率分布直方图;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分析】(1)先求出年龄在35,40)内的频率,由此能求出总人数和30,35)这组的参加者人数N1(2)记事件B为“从年龄在30,35之间选出的人中至少有1名数学教师”,记事件C为“从年龄在35,40)之间选出的人中至少有1名数学教师”,分别求出P(B),P(C),由此能求出两组选出的人中都至少有1名数学老师的概率(3)年龄在45,55)之间的人数为6人,其中女教师4人,的可能取值为1,2,3,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由此能求出的分布列和E【解答】解:(1)年龄在35,40)内的频率为0.045=0.2,总人数N=40人30,35)这组的频率为:1(0.012+0.02+0.032+0.04)5=0.3,30,35)这组的参加者人数N1为:400.3=12人(2)记事件B为“从年龄在30,35之间选出的人中至少有2名数学教师”,年龄在30,35)之间的人数为12,P(B)=1=,记事件C为“从年龄在35,40)之间选出的人中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