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上传人:1768****007 文档编号:245076726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篇一:关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思考 参考答案 关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思考 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非满分呦) 单选题: 1、人类历史上有市场组织、 志愿性和公益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 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 3、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大力推进聘用制度 4、事业单位改革实行合同管理 人才中心 5、第三部门在中国包括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6、竞争上岗的程序为 个人申请竞争演讲择优上岗动态聘用 7、中国社保养老金改革要求实行 中央地方企业个人 8、事业单位,特指没有生产收,由 国家经费 9、事业单位按性质类别分类,可划分为 行

2、政执法类、生产经营类和社会公益类 10、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强调要把财力 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 多选题 11、事业单位改革的分流措施包括 全选 12、中国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有:政事不分 管理偏死 机制不活 13、事业单位按财政支持力度分类,可划分为 自收自支 全额拨款 差额拨款 14、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分类指导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对其他类型事业单位,实行符合其 对转制为企业 对行使行政 15、事业单位的特征是 非政府 非营利 非企业 16、竞争上岗的公开内容包括 全选 17、中国事业单位具有的功能体现在 为缓解 是我国物质 是我国人才 18、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内容是 全选 19、在国际上事业单位的类

3、似称谓有 第三部门 非营利组织 公共服务部门 20、中国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障碍是 全选 判断题 21、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为确保正确 22、现代社会第三部门发展程度如何,正确 23、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错误 24、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育、正确 25、事业单位改革的分流方针是外部正确 26、事业单位改革强调公开招聘,要求错误 27、事业单位改革就是减钱、错误 28、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类、正确 29、事业单位招聘必须在错误 30、由于技术进步,人类正迈入一个错误篇二: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制进程中若干难点问题的思考 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制进程中若干难点问题的思考 近几年来,“国资改革”一度是社会

4、关注的热点。在中央、省、市、县各个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加速的同时,事业单位改制的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事业单位改制,实际上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期,大部分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收支管理改革;再到90年代末期,中央、地方层面科研机构的转企改制;而近期省、市、县三个层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分类改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目前大部分省级主管部门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出台针对省属事业单位的分类改制方案,一般将其分为行政管理性、社会公益性、生产经营性进行分类改制。本文重点谈一谈对于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难点一:如何解读改制政策 应该说

5、作为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企业改制还是事业改制,如何解读政策都是重点,也是难点问题。但是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又存在以下特点值得重点关注: 特点一:可以参照的政策较多,需要合理使用政策 与国有企业改制相比,事业单位改制可以参照的政策显 得更多,可以参照的政策既有省属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也有市属事业单位改制的政策,还有省属科研机构、勘察设计单位改制的政策。 面对这么多政策,如何合理使用政策值得细细琢磨。结合经验,笔者认为在使用政策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面临人员安置、土地处置等具有属地化特点的问题时,可以更多的参照地方政策。由于改制后的企业都要实行属地化管理,人员

6、工资、社保关系、土地等方面都必须与地方接轨,所以在改制中使用地方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二,在面临资产评估、审计、处置,产权转让等涉及到国有资产问题时,则必须参照省一级的政策,有时还要考虑中央以及某些政策的影响。这里笔者认为,由于目前社会舆论对于国资监管的关注度日益加强,在涉及到国有资产的处置问题,特别是资产评估定价、产权转让等环节时,必须做到严格按政策办事,谨防改制中的政治风险,使得改制工作能经得起相应的推敲和历史的考验。 特点二:改制政策中尚有不确定因素,需要正确理解和解读 由于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进程较快,各地大多提出了在三年内完成改制的目标,而且涉及到各个部门,涉及到省、市不同层面,因

7、此客观而言在政策准备上并不十分充分。有 些地方往往是一边改制,一边出台配套政策,有时政策中甚至会在某个具体问题上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这对各个改制单位而言,无论是制定改制方案,还是进行改制宣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于推进改制工作的事业单位而言更需要独立而系统的考虑自身改制工作的推进: 首先,要系统梳理出本单位改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资产、人员、产权转让等,都必须细化分解,并明确需要哪些政策; 然后,要仔细研究已经出台的政策,搞清楚现有的政策说明,哪些是明确可以做的,哪些是明确不可以做的,而哪些问题又是边界不清晰或没有解释清楚或政策没有涉及的; 接下来,就需要改制单位加强与上级单位以及

8、改制主管部门的政策沟通,说明本单位实际情况,争取政策支持。在此过程中改制单位需要借助一些具有丰富改制经验的中介机构的力量,在方案制定以及上级沟通中发挥咨询参谋的作用。 难点二:如何转变员工观念 如果说人员安置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那么切实实现员工观念的转变则是事业单位改制中面临的难题。 第一,需要转变留用员工的观念 长久以来,事业单位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方面基本都沿袭了事业单位的一些特点和习惯,如分配制度中的大锅饭,劳工用工中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上述特点一直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推动,从而极大削弱了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及长期发展的能力。 在事业

9、单位的改制过程中,并没有像有些国有企业那样发生大量的人员下岗、分流情况。这种情况从正面理解应该是有利于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树立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观念,乃至改制后良性流动的用人机制都是极为不利的。虽然聘用合同变成了劳动合同,长久固定工变成了合同工,但是如果观念不发生根本的转变,也就没有办法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 第二,需要转变提前退休员工的观念 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员工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另一个群体是在改制中提前退休的人员。由于事业单位的改制政策相对优惠,往往会有相当部分的员工可以享受提前退休政策。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优惠政策,使得该部分人员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思想,特别是在一

10、些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中,上述情况更为严重。 上述员工一方面希望能够享受改制的优惠政策,以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退休;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过早退休可能 无法分享改制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上述矛盾心理的存在,使得该部分人员容易产生“鸡肋”心理,处理不当容易在改制中形成不稳定因素。 对于改制单位而言,需要从两方面加强引导:一方面加强改制政策的宣传,让该部分员工明白如果选择提前退休将来的待遇如何;另一方面,也要对改制后企业将要实施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进行解释,让该部分员工清楚如果留下来今后的前途如何。在此基础上,引导员工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难点三:如何以改制为契机,真正推动发展 在推进事业单位改制

11、的过程中,很多员工往往对于改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改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但对于改制工作的领导者以及未来企业的领导人而言,则必须对于改制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以改制为契机,真正为改制后企业的发展搭建良好的体制与机制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第一,尽快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 事业单位由于体制原因在以往的运行中往往存在定位不清晰的情况。那么改制后的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这些都应该在改制后甚至改制中尽快明确和解决。 第二,完善内部组织职能,加强市场竞争能力 由于长期处于行政管理体制之下,很多事业单位的组织 篇三: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 内容提要 事业单位

12、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解决现有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但改革的方向不是也不可能取消全部事业单位,重点在于调整和规范。 改革后的中国事业单位,其性质应当是:主要从事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盈利组织。其基本特点是:非政府(也非“二政府”)、非企业(也非准企业)、非盈利(也非变相盈利)。 正文: 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一样,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国有企业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已深入进行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今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显得非常迫切。但中国事业单位性质模糊、职能混杂,

13、分布广泛、涉域交叉、利益关系复杂、责任边界不清等特点,使得对它的改革又极为艰难。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必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理清思路,形成共识。 事业单位的地位 中国事业单位形成及演进至现状的原因极为复杂,但大体上说两个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一是基于提高政府效率和减少财政负担的目的,必须尽量减少政府机构和行政人员,但同时又必须提供不断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这是导致中国事业单位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大的主要原因。二是基于解决经费短缺窘况和保障既有利益的目的,必须创造性地开展业务活动,但同时又必须保持现有的体制构架。这是导致中国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职能繁杂、行为混乱的主要原因。 迄今为止,

14、中国全部事业单位多万个,其中独立核算事业单位万个。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近万,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以上。一般地说,可以把现有中国事业单位分为如下三类:一是直接承担政府行政职能、为政府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监管、资质认证、质检、鉴证及机关后勤服务等类的活动;二是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职能、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服务相关的活动。三是承担着中介沟通职能、为市场和企业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咨询、协调一类的活动。但是,从实际运作看,其性质则极为复杂。譬如,有的享受着事业单位的待遇,却完全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样的行政管理活动,

15、拥有比一般政府部门大得多的行政权力;有的挂着事业单位的牌子,却直接从事着如企业一样的经营活动;有些并非法定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却实际上拥有由主管部门直接和间接转移过来的行政职能;有些单位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国家财政资金供养,却仍然变相地从事着收费性经营活动;等等。 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事业单位,占着国家资源、受着财政支持,却没能充分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积极公正地履行应尽的职责,反而利用事业单位性质上非政非企又亦政亦企的模糊空间,最大限度地运用、享受着政府部门与企业两者拥有的权力和利益,又最大限度地游离于政府部门所受的行政约束和企业所承受的市场压力之外。其结果是扰乱了经济运行规则,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许多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现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渠道。 这就有一个在改革中对事业单位地位重新确认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未来改革的进程中,事业单位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存在?答案无疑应当是肯定的。第一,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确存在那些既不适宜于政府部门直接从事,也不适宜于企业直接经营的事务,处理这些事务为事业单位的存在提供了根据。第二,在某些情况下,作为除政府和企业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