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5031893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5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下图,回答3940题。39图中A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乙地 B昼长年变化甲地最大,丙地最小C乙、丙两地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 D甲、乙两地降水多、地势陡,多滑坡等灾害40图中A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B河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实现阶梯式开发参考答案:39.B 40.B2.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是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据此完成1314题。13.有关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2、()A.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会导致海洋生态的破坏B.海岸工程建设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C.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会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D.围海造田只是对海岸环境的改变,不会造成海洋生态的破坏14.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A.海上石油泄漏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参考答案:13.C14.A解析:第13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海洋生态的破坏。第14题,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3. 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3637题。36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A纬度0,30E B纬度0,60W C30N,

3、 30W D纬度0,120E37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180经线, 50W B0经线,180经线C0经线,50W D150W,180经线参考答案:36-37 AD4. 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25. 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 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C. 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 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26.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A. 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B. 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

4、资源的勘探和开采C. 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D. 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参考答案:24. B 25. B 26. D24. 甲线为黄河上游水电输送到华北地区,乙线为内蒙古、山西坑口火电输往华北地区、丙为长江中上游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丁线为珠江上游水电和云贵火电输往华南地区,因此选B。25. 读图可知,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故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26.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只能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第四选项符合“节流”的原则,限制生产规模说法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较少,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不利于我国能源安全,故选D。点睛:

5、本题组以西电东送三线方案图为背景,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线路及能源短缺的解决措施。5. 小林夜观星空,9月2日21点用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若保持观察角度不变,9月3日再次观察到织女星的时间是A. 21点 B. 21点56分4秒C. 20点3分56秒 D. 20点56分4秒参考答案:D【详解】以其他恒星为参照,我们观测到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地球上的某一点两次对准太阳的时间间隔是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即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了便于生产生活,我们通常使用的是时间是太阳日。太阳日与恒星日相差3分56秒的差距,由此可知,9月3日再次观察到织女星的时间间

6、隔为一个恒星日,计算可知再次观察到织女星的时间为20点56分4秒,D项正确。6. 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31. 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32. 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A. 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 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少C. 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 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参考答案:31. D 32. C31. 读图,该市总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A错误。人

7、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C错误。人口数量的变化中,机械增长占的比重大,以机械增长为主,D对。32. 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C正确。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升级出现“民工荒”,A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污染较轻,生存环境不如城市优越,D错误。7.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经济简图,其中M地为钢铁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紧邻矿产资源产地 沿河流建设 紧邻农业区 沿交通线分布A. B. C. D. 15. 本地易发生污染事件

8、的主要原因是A. 三面环山,钢铁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B. 水源水量不大,导致钢铁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偏高C. 本地夏季风会把钢铁厂的废气带到城区D. 来自农田的废水会进入城区参考答案:14. D 15. A14. 图中城区的分布一方面表现出沿河流分布,正确;另一方面表现出沿铁路线分布,正确。故选D。15. 钢铁厂主要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错误;该地三面环山,废气不易扩散,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河流属于季节性河流,判断该地位于非季风区,C错误;该地来自农田的河流属于季节性河流,水量很小,废水很少进入城区,D错误。故选A。8. 下列两幅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

9、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9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参考答案:8.A9.D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该地以沼泽地为主,随着北大荒开发的进行,沼泽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会导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第9题,目前可以采取有计划地退耕还沼,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9. 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息息相关。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文化景观多样。读我国部分

10、地域文化区示意图,回答:23.以下景观图中,反映地区地域文化的是图924.黄河从下游到上游依次经过的文化区是A.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新疆荒漠绿洲青藏高原文化区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文化圈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云贵高原文化区D.东北黑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文化区25.关于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的代表音乐戏曲是评弹,具有精巧灵秀的风格B.地区的古老水利灌溉工程是坎儿井,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地区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适应草原游牧生活D.地区的传统服饰是掉袖藏袍,主要是适应当地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参考答案:23.B 24.B 25.D地

11、为河北,典型戏曲是河北梆子地为黄土高原,民居为窑洞;坎儿井主要在新疆这一代。10. 我国加入WTO以后,下列产业部门将具有一定优势的是 A电子工业 B汽车制造业 C服装业 D金融保险业参考答案:C11. 下图为近 40 年来北极冰盖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2. 北极冰盖面积年内变化显著的原因是A. 全球变暖B. 气候变化C. 厄尔尼诺现象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 引起近 40 年来冰盖面积总趋势变化的原因是A. 太阳辐射增强B. 地面反射增强C. 大气逆辐射增强D. 大气吸收减弱参考答案:2. D 3. C2.北极冰盖面积年内变化表现在极昼期间融化快,面积减少;极夜期间融化慢、面积增

12、长显著,该现象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极地带的热量条件不同有关,选D。3.冰盖面积变化与气温有关,图中显示,近 40 年来冰盖面积总趋势变小,这是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多造成的,选C。【点睛】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12. 下图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据此回答4345题。43与地区相比,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 B河流众多C河流流量大 D河

13、流落差大44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分布的地区代号依次是A B C D45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 ()A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 B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D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参考答案:D B B13. 河流发育时期受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流水作用下常形成河道迂回弯曲的现象,称为河曲。下列左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的一段曲折河道,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了整治;下右图为甲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左图中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的A. 源头地区B. 上游地区C. 中游地区D. 人海口地区5. 结合左图甲河谷位置,推测右图中甲河谷A

14、. P岸一定为北岸B. P岸侵蚀,Q岸堆积C. Q岸一定为南岸D. 凹岸堆积,凸岸侵蚀参考答案:4. C 5. B【4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的作用。河流源头地区地区以溯源侵蚀为主,河道变长;河道河流上游以流水下切为主,河流多峡谷;到河流中下游,流速减缓,下蚀作用减弱,以侧蚀为主,河流逐渐拓宽,受离心力作用,两岸受侵蚀程度不同,侵蚀为主的形成凹岸,堆积为主形成凸岸,慢慢出现河曲;河流入海口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弯道环流对河流的作用,在河流弯道处,受弯道环流的作用,往往河流凹岸侵蚀,河谷剖面较陡;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谷形态较缓,因此根据甲河谷剖面示意图,推测P岸为凹岸,侵蚀作用为主,Q为凸岸,堆积作用为主,B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P岸为北岸,Q岸为南岸,A、C错误,故选B。14.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3. 关于图中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降水量自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