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小湖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881682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小湖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小湖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小湖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小湖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小湖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谈北方山水舒国治在荒旷处找山水,是为游赏北方山水之宜。北境地土迢辽,行路多赖车马,不靠舟楫。明人袁小修游居柿录中所记种种纵一苇之所如,随荡随泊,以舟作屋,则是“南船”之玩法了。今人游武夷山,以小舟慢划九曲溪,抬头转脖张口盯看奇景罗列,与时更换天然屏风,可谓目不暇接之极例;好则好鼻,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过于紧密的经验,即使绝佳,令人往往刻记不住。逃难中一碗绿豆稀饭常更久存念中。唐人张文成小说游仙窟,场景在今甘肃近青海的积石山,黄河走经。今天游人学

2、者会去的“炳灵寺石窟”,周围形势,当得仿佛。只是今人多以快艇疾行于刘家峡水库,波涛激溅下抵达,这种自海上望见陡崖石刻,备感惊奇,然途程也稍便捷了些。游仙窟开卷谓“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助邈日晚途遥,马疲人乏.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显然是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积石山在兰州西南,往河西走廊、往丝路而去的游人,常因径奔西北而略过不去。今日群山荒凉,却又水深岩峭,真是千秋奇景。山后有山,正发人无限遥想也。在荒旷空枯上行旅,常能获得一袭渐近绝景前的隔,如张文成所谓“张骞古迹,十万里之波涛;夏禹遗踪,二千年之坂碰”。而日晚途遥,常是感怀奇景的微妙时刻。长程跋涉,步步攀爬,到了高处,最是

3、令人各念俱涌,甚至慷慨欲悲,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然要有天地悠悠之感,风景应不宜过于灿丽,最好不要“如入山阴道上”。西安是游人多去之城,外地观光客在三五天内遍游了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及城内大小雁塔、清具寺、碑林等,不知何所收得?其实关中山水也有可流连者。于右任二十年代初所与诗中,多记耀县五台山(即药王山,山有五台,日端应台、起云台、升仙台、显云台、齐天台)及浮化县的万里镇等处游踪,看来是当地人眼界里的“自家山水”,或许值得一探。于右任走陕西三原人,距西安北边一小时车程,陇海铁路通车后,王千不经,益增其幽也说不定。更北的耀县及淳化,自然不易有外方游客。北京西郊亦多名山,昔人

4、好称“西山八大处”,今日不甚显名,游人只知去八达岭长城。西山之胜,在平淡、在不远、在不高,也在攀登。不攀登,不得感受其简淡中多致之胜。两年前在上海福佑路古董地摊见一迭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开本摄影风景,其中一本西山风景,多见奇石松,天成布列,如户外大园林,阅后颇心美之。当时逛得匆匆,不暇思及购买,想来可惜。清人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一文,讲这座西郊名山,“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不孤巉,近人情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想来这山是不错的。山要谐俗,中国山原本都做得到;只是文人把它写高写清了,仙人将之修真炼异了,鹤猿

5、将之飞绝栖灵了。看来翠微山端的是北京好后山,骆驼祥子的远亲还能住在那儿,曹雪芹的足迹或许还留在那儿,今日老百姓仍随意爬爬,却又没有北京城内名胜随时听到的呱噪,诚是郊游的佳处。【注】迍邅:一是指处境不利,困顿;二是指欲进不进,有如行路很艰难的样子。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引用的游仙窟开卷“嗟运命之地邃,叹乡关之助邈”这两句,因为这两句最能呈现张文成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B. 第一段所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是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游赏山水美景过于繁密而目不暇接也是一种审美的缺憾。C.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较少运用修辞,其朴素的白

6、话文中带有文言的韵味,简净疏隽,别有意趣。D. 本文谈论北方山水,其意并不在描摹北方山水的壮美,作者旨在表达行旅中领会北方山水特点的方式以及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5. 文中尾段引用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的文段,有什么作用?讲简要分析。6. 在作者看来,如何才能领略赏味北方山水的妙处?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4. A 5. (1)引文中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感受相互印证,更表现西山不孤高、近人情、不争雄、不依附的特点。(2)引文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文章的文化内涵。(3)现代散文中引用古文,使文章表达富有变化、摇曳生姿。 6. (1)风景不宜灿丽素密,要在荒旷处找山水。(2)经历跋涉或攀登,在“行旅”过程中

7、感受有多样韵致的胜景。(3)感怀奇景,生发各种感念。【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有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这两句最能呈现张文成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曲解文意,“日晚途遥,马疲人乏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才是所见之景。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和鉴赏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尾段引用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的

8、文段,有什么作用?讲简要分析”,然后到尾段看引用的文段,看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另外,引用往往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内容上:引文描写西郊名山,表现西山不孤高、近人情、不争雄、不依附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效果上: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意味;从题材上来看,现代散文中引用古文,使文章表达富有变化。【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审清题干要求,确定概括的范围,抓住关键语句,合理切分层次,重新整合概括。“在荒旷处找山水,是为游赏北方山水之宜。” “过于紧密的经验,即使绝佳,令人往往刻记不住” “然要有天地悠悠之感,风景应不宜

9、过于灿丽” “今日群山荒凉,却又水深岩峭,真是千秋奇景” 可概括成(1);“在荒旷空枯上行旅,常能获得一袭渐近绝景前的隔” “显然是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可概括为(2);“当时逛得匆匆,不暇思及购买,想来可惜” “不攀登,不得感受其简淡中多致之胜”可概括成(3),考生结合以上内容概括作答。【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 ;表现手法(次之) ;表达方式(其次

10、) ; 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100多年前留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在林风眠5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

11、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1915年,15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也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4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

12、空的想象与思考。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使杨西斯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1924年5月21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约两年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

13、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

14、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相关链接: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

15、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手型的人物。”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 肖锋“他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的大师。”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B. 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味,作品就没有生命活力。C. 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