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三声课堂”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244686991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探“三声课堂”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探“三声课堂”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探“三声课堂”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探“三声课堂”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探“三声课堂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王宇琦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开展,教学方法上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三声课堂的引入,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作为重点,在课堂上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本文介绍“三声课堂的教育改革理念,阐述新教育方式下的教育制度,旨在从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关键词三声课堂;教学方法;教育效率有效课堂讲究的是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因材施教。教学需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享受课程,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表达老师的互动,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两者结合才能表达出课堂教育理念。历史课堂该如何进行?下面将谈谈“三声课堂在初中历史中的有效教学实践。一、什

2、么是“三声课堂1.课堂中要有“笑声传统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照读课文,善于使用严肃、严厉、责备的方式来管理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导致课堂气氛相当拘谨,学生通过被动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课堂应该要有“笑声,要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课堂中要有“惊讶声历史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也许会更加枯燥,历史教师讲解时只会按部就班,对讲解的知识采取命令式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枯燥感,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课堂要有惊讶声,老师讲解历史时,需要结合历史内容,对历史故事进行跌宕起伏的阐述,给学生营造一种好奇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3.课堂中要有“赞美声对于

3、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课堂互动较少,学习内容枯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责备、叹息和批评。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习过程压抑,学生被迫学习的方式,往往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课堂要有“赞美声,对学生的鼓励相当重要,增加学生的自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二、“三声课堂的实践探索对于历史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倾向于照本宣科,“三声课堂的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因材施教。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第一目标,照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三声课堂为学生建立适宜的场景,历史教师不应该在课堂照念课本,在教学内容要有点睛之笔和惊讶之处,这样的“三声课堂往往给学生新奇的

4、感受,让学生忍不住探索历史课程,在教育方式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三声课堂制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初中的学生很多学习习惯逐渐养成,相对于小学生的不懂事,初中生更加理智,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变得更强,所以良好的教学方式,将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三声课堂制度的有趣教学,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会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传统的枯燥教学,责备式教育,根本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会更加排斥,所以初中历史实行“三声课堂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爱学习的难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三、“三声课堂制度的影响教育方式的改革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三声课堂的开创,在教学上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

5、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探索欲,让学生想要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而不是传统的被动学习。良好的教育方式必定会为历史教学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也会慢慢地提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对于如今的教学方式而言,许多初中历史教师认为当下学生更加难缠,教学纪律和难度都非常大。其实总体来说,历史课程教学难度更大,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所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就目前而言,教师正在找寻适宜的教学方式,创立以学生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传统的朗读课本,在课堂带着学生一同探讨历史,和学生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积极主动地互动能够带来良好的气氛。所以使用“三声课堂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枯燥的讲解,将课堂气氛变得快乐、活泼、有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要学习,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参考文献:【1】吴双娇.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当代教研论丛,20218:88.【2】杨婷.初中历史故事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21.责任编辑:吕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