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172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朗读与呐喊莫言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 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

2、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 呱!”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庞红扑扑的,脸上

3、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

4、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

5、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 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

6、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有删改)2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B. 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

7、、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C. 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得十分精彩。D. 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E. 文章末尾写“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从而引发了作者“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的思考。28.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29. 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参考答案:27. CD 28. (1)运用拟人修辞和

8、拟声词:老青蛙“独唱”,其他青蛙一起“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呱,呱,呱”是拟声词。(2)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画面逼真,饶有趣味,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3)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 29. (1)为了深化文章主旨。“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3)为了让文

9、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2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得十分精彩”理解错误,三个“成了”写出了方快的转变、三个“全不顾”写出“我”朗读时的忘我和投入。D项,“文章借此表达了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夸大了

10、命运的威力,对主题的理解有误。从文章内容来看,方快因朗读而找到自信与尊严;莫言因朗读、呐喊而改变命运,都反映了在文中命运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观的努力远比命运更加重要。故选CD。【2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语文课上学习的新课青蛙的一段,语文老师带领“我们”朗读的内容。这段“引文”有多重别有意味之处。第一,它的内容与朗读者的身份及情境的巧妙吻合:“老青蛙”语文教师,“满塘的蛙”“我们”;“

11、先发出单音的独唱”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我们齐声朗读。第二是引文中的“青蛙”与课堂里的“青蛙”。“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教室里有“青蛙”,是“我们”都知道的,它们也会听到这段朗读,也将会被方快踢倒瓦罐跳出来而引发教室大乱,这个“恶作剧”是“我们”又期待又害怕的。第三,借青蛙写方快与语文教师之间的有趣味的关系。等到教室内因青蛙的出现而大乱时,只有方快一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这里的“青蛙”比喻的是语文教师。“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因此,这段引文与

12、文章内容的贴切,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表达效果。同时划线部分的老青蛙,暗含有方快和其他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嘲弄之意,对一个不和时俗的,古板的乡村教师的嘲弄。老师对此浑不自知自己正被嘲笑,依然带着学生激情的朗诵朗诵,使老师形象更加滑稽。学生们早年不懂事的嘲弄与成熟后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形成了对比,使老师形象更加鲜明。这种表达效果可以从情境的象征意味、画面声色情态的生动可感、人物关系的多重写照等多处进行鉴赏。【2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分析题目或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

13、方面的作用。文章的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看题目主要是发生于“我”、“方快”因朗读而发生的事件和回忆,但是,散文的文体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有“宕开一笔”的写法。“宕开一笔”也称之为“闲笔”,就是主发要内容发展到关键紧要处或已经看似结束之时,故意把笔宕开,腾出几笔或延宕出去写其他事情。在写文章上,其实闲笔不闲,表面上它是节外生枝,实际上它对文章结构的安排、中心的表达、调动读者的兴趣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写自己“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如果前文的普通话的朗诵、再到我为了准备讲课的“呐喊”都是无法让读者获得对“读”的“专业”认同的话,那么,叶嘉莹先生的“吟诵”应该能获得这种“专业

14、认同”,但是,作者从叶先生那里获得了对“吟唱”的理解 “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而自己引发的感慨就是“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这样会“感觉无比畅快”,而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这里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唱出自己的声音,活出自己的精彩。题目设问为“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而没有用“表达有什么作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设问方式,也是以此任务事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阅读,避开答题套路。这一“延宕”或“闲笔”写法,主要从对揭示深化主旨、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鉴赏与评价。【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

15、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

16、,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水浒的(kng qing)跌宕、洒脱不羁与红楼的铁画银钩、工笔细绘,令人觉得白话绝不比古文拖沓、啰嗦,而在鲁迅、周作人、梁实秋、郁达夫们手中,更是凸显成高华练达的绝美风景。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缕纹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 。(1)根据拼音在第处写出汉字。_ (2分)(2)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