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盘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1087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盘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盘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盘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盘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盘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盘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夜行列车胡炎漆黑黑的夜,列车像一条泅渡的鱼,游向看不见的远方。疲倦像一只无形的手,合上了一双双沉重的眼睛。几个精力过剩的民工,脱下臭烘烘的鞋子,两脚盘坐在座位上,饶有兴致地打着扑克。间或有列车员走过车厢,逡巡着那些睡意朦胧的旅客,提醒他们看好行李。她也困了,哈欠又深又肥,不时迷迷糊糊地打一个盹。身旁,老伴儿歪着头已经睡熟了,嘴角垂下一条黏亮亮的口水,偶尔砸巴砸巴嘴,似乎在梦里尝到了什么美味。她撩起襁褓的一角,婴儿,酣酣地睡在怀中。手机震动起来:“路上没堵车吧?”这已经是

2、老黑第三次询问了。“堵车”,这是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够听懂的暗语。“没堵,准点到。”她答得心不在焉。仿佛怕婴儿飞了,她下意识地把婴儿抱得更紧了些。此刻,她与婴儿的体温融在了一起,那娇嫩的肌肤和柔弱的心跳,也似乎与她密不可分了。“况且况且”车轮与铁轨,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个词,“况且”什么呢?似梦非梦,恍惚中她好像已经回到了家乡,那座皑皑雪山下古朴而贫穷的山村。山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漆黑漆黑的夜,列车像一条不安的鲸,狂燥地扑向无边的黑暗。“哇”的一声,婴儿突然哭闹起来。她一个激灵坐直了,掀开襁褓,婴儿的小脸通红通红。是

3、饿了吗?可是,她的胸脯是干瘪的。她慌忙把备好的奶嘴塞进婴儿口中,但婴儿摆脱了,哭声越来越大,仿佛要把人心撕碎了。“怎么了?”老伴儿也给惊醒了,有些紧张地问。她茫然地摇摇头,突然若有所悟,拿手试下婴儿的额头,火辣辣烫。“天哪,孩子发烧了!”老伴儿给这突然的变故搞得手足无措。旅客们纷纷醒来,那几个打扑克的民工扔下手里的纸牌,拿着仅有的一袋饼干簇拥过来。其他人也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婴儿的情况。“没事,喂喂就好了。”老伴儿故作轻松地回答,一面向她使着眼色,示意她赶快离开。她抱起婴儿,向大家讪笑着,贼一样躲进了卫生间。老黑的电话又来了,显然,他听到了孩子的哭闹声:“怎么回事?“孩子病了,烧得很

4、厉害。”她的嗓音有些发抖。“笨蛋,连个娃子都看不好!老黑骂起来,“快捂住他的嘴!”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捂在婴儿的口上。婴儿拼命地转动着脑袋,两脚狂乱地蹬着襁褓。她的心一阵战栗,手不自觉地松开了。“怎么还没捂住,没用的东西!“孩子孩子会憋死的。”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他不死,大伙儿都得死!”老黑气急败坏了,“动静这么大,早晚得出事。给老子听好了,这单生意废了,把这鬼娃子给我隔窗扔出去!”她楞着,像一截枯木。“听好了,敢连累老子,今晚就让你老娘上西天!”她的头一阵晕眩,趔趄了一下,差点跌倒。她想到了卧病在床急等救治的老娘,想到了一脸苦相还在打光棍的儿子

5、,想到这是人贩子老黑交给她做的第一手活儿,想到婴儿那痛不欲生的年轻的妈妈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敲门声,一声紧似一声。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看到了一个个旅客关切的眼神,看了面色煞白的老伴儿,也看到了神情冷峻的列车员和乘警。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列车,停靠在灯火通明的小站。一辆120急教车,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静静地停在站外。“老伴儿,回家了。”她说。漆黑漆黑的夜里,地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圣洁的雪山啊离太阳近的地方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回到梦中的家乡4.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题目中,“夜”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列车”是故事展开的动态场所,特殊的环境有利于营造特殊的故事氛围。B.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对于生病的孩子,看似粗鄙的民工却充满仁爱;车上旅客充满关切,“老黑”却是冷酷无情。C. 小说“救救孩子”一语是小说的关键,它不仅表现出女主人公人性的复苏,也是孩子转危为安、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D. 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在环境烘托、彼此衬托中,完成了一组人物群像的塑造。5. 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6. 小说以一首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谈谈理解。参考

7、答案:4. C 5. 不失良知。在老黑巨大的压力下,一直以照顾孩子为最大的准则。胆小懦弱。面对老黑的声声质问,六神无主,顺从老黑“用手捂住孩子的嘴”以制止孩子发声的命令。知错能改。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发出“教救孩子”的呼声。 6. 含蓄地表现主题。小说结尾的歌声,用“圣洁的雪山”“经幡”等含蓄地表达了心灵在四处飘荡之后最终“回家”,突显了“心灵皈依”的主题。完成了形象塑造。歌声艺术化地彰显了山河故乡农村妇女人性的复苏,言有尽意无穷,韵味深远。情节上前后对照(照应)。小说开篇写到女主人公记不清“歌中所唱”,结尾写到“听到了真真切切的歌声”,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迷失”到“回归”的

8、心路历程。【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C项,“也是孩子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错误,这是考察到对小说细节情节的理解,从文中来看,后文说“老伴儿,回家了。她说。漆黑漆黑的夜里,地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圣洁的雪山啊离太阳近的地方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回到梦中的家乡”,可见

9、,应该是女主人公回到故乡,而非说孩子。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这位农村妇女第一次参与人贩子的活动,如当老黑让她“快捂住他的嘴!”时,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 捂在婴儿的口上”,这表现出人物的胆小懦弱;如当老黑命令她捂住孩子的嘴、扔掉孩子时,“她的心一阵战栗, 手不自觉地松开了。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 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

10、”、“她楞着,像一截枯木”,这说明主人公虽然参与人贩子的活动,但良知未泯;如“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这些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知错能改的特点。【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

11、,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结尾是一首歌词,而上文第三段提到“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而结尾说“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可见情节上前后形成呼应,开头“记不清”体现出人物本性的迷失,而结尾说“真真切切听到”,则体现本性回归;从人物形象上来看,上文所写的农村妇女参与贩卖婴儿的活动,而结尾所听到的歌声体现其淳朴善良人性的回归;从主旨上来看,“圣沽的雪山啊 离太阳近的地方 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 回到梦中的家乡”,歌词中的“回家”应该是指心灵的“回家”,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

12、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

13、的词句表述出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由最初的网友自娱自乐,到如今由网络小说转化出版图书,改编为影视作品、游戏、动漫及相关产品,进而带火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3.27亿。经过20年培育,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实现了内容和用户层面的双爆发。与此同时,随着网文IP对影视、游戏等行业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网络文学已经进入融合发展时代。 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根

14、植于文学的多元空间。作为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络文学表达比较自由、题材更加丰富,从其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很多人是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感受到网络文学的魅力,此后又出现了诸如仙侠、盗墓、探险、玄幻、穿越等多种类型题材,诞生了悟空传鬼吹灯甄嬛传诛仙步步惊心等一批网络爆款小说。目前,网络文学已经实现了多点输出,比如今年的超级剧集春风十里不如你军师联盟等,已经实现了影 视作品和网络文学的内容联动,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也能阅读原著小说,实现了以网文IP为核心的全链路生态。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物和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

15、响到文学网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网络文学整体的创作趋向和类型革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新倾向,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等,呈现出某种两难处境: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淡化了。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自由化、自主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但是应该强调文学阅读的深阅读、精阅读,倡导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倡

16、导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细致、有深度的阅读,让文学名著中的人文内涵、艺术光辉得到光大和传承。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材料三: 激发“网络文学”的创新活力实现“网络文学”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营造更为健康向上的互联网环境、夯实自身的文化基因。 网络文世界已有20个年头。日前,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吸引人们思考网络文学的使命与未来。而本届大会“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的主题,也意图引导网络文络文学发展生态圈。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网络文学”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水涨船高,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拆除了横亘在写作者与读者之间无形的墙,扩大了供需两端的需求与空间。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