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7272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

2、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

3、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

4、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

5、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

6、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B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C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D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7、,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E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参考答案:(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题考查分析作品思想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

8、、B、C项着重考查思想内容,D项着重考查艺术特色,E项对二者的考查兼而有之。其中B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这是三孬对马兰花的提醒,是人之常情,三孬不是反面人物。C项“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错,马兰花丈夫的这一行为是普通贫民的正常举动,是长期拮据生活在行事上的正常反映,并不是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现。E项麻婶的女儿“又是一个精明的人”错,这一点在文中没有依据,从麻婶女儿来信中可看出她知恩图报、通情达理,也是小说中要颂扬的人物形象。(2)答案: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设置麻婶母女还钱这一暗线虽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

9、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解析: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事物,也可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还可以是某个事件、作者的情感。常见的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如鲁迅的药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本文以借钱和还钱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主要写马兰花一家为借钱而引发的冲突,在冲突中展现马兰花的性格特征和美好品质,这是文章的明线;其次还写了麻婶生病、去世及麻婶女儿写信还钱的内容,补充了相关情节,交代了故事结局,升华了主题,这是文章的暗线。

10、(3)答案: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款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容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解析: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小说阅读中考查的人物形象,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这样的形象特征往往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来。因此本题做题思路:先找出文中对马兰花进行描写的内容,重点分析其言行,如她听到麻婶住院后的反应、去看望麻婶却没有提六百元钱的事、与丈夫因六百元钱的事而发生矛盾、忍让丈夫但也给丈夫讲理等,从这些事件和描写中,归纳、提炼出马兰花的性

11、格特征。注意答题模式:性格特征+举例分析。(4)答案:表现与心情: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解析”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作为探究题,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节描写的个性化解读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结合上下文分析马兰花流泪的原因,这样写表现马兰花怎样的性格品质

12、和内心世界。三次眼泪描写的表达效果,可从形象、结构、主题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在胡同第几槐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那老奶奶让孙儿捧

13、出的秫秸制成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那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

14、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

15、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坚决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尽量多划分出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

16、都采取具体的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选自北京青年报)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回忆了“我”童年时期对巨槐的感受,采用比喻、拟人和细节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槐树的喜爱之情。B. 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C. “梦境是现实的变形”,这一段关于梦中艰难采摘槐豆的情节,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