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金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439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上海金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上海金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上海金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上海金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上海金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上海金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黄山绝壁松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这三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限于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项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凇衬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

2、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枣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种酸性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料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狂风不期而至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挣裂,还有什么树本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

3、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申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摒在温暖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道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神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人述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

4、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田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蒸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施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都像画的那么漂亮。有的枝于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而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

5、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一一一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则是黄山的灵魂。14文章开头部分为什么要从“黄山”写到“黄山松”再写到“绝壁松”?(6分)15文章第六段从哪些方面将“山上之松打与”“山下之松”进行了对比?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对比的目的。(6分)16赏析第七段中“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这句话。 (6分)17为什么说“绝壁之松则是黄山的灵魂”?请结合全文,分点作答。(4分)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

6、的文字,完下列小题。父亲的家园杨尚清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

7、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

8、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

9、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

10、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4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中“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地理形貌上写出了父亲的故乡的荒凉。B.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在林场的经历,刻画了父亲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对子女十分疼爱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鲜活

11、。C. 父亲有一段时间酗酒,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D. 文章第七段承接上文,点明父亲回到童年的那个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和童年的记忆,充满人情味。5.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6. “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C 5. 寻找生活目标、回归心灵故乡,只有自己能实现。儿女成人,父亲圆梦,生活没有了目标,整天沉迷于酒精,大家的劝说、哀求、哭喊都不管用,后来父亲摆脱迷茫,回到故乡的山村,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也找回了欢乐。这句话揭示了文章

12、的主旨: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摆脱空虚。 6. 童年时,壕沟的山村,这里是父亲成长的故乡,原始又贫瘠,让童年的父亲饱受磨难变得坚韧。青年时,安条的林场,父亲在青年时有了工作和美好的家庭,产生了供孩子读书的梦想;中年时,进城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父亲在中年时靠自己的努力圆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梦。老年时,父亲的家园还是他童年的山村壕沟。这里有父亲的老兄弟和童年记忆,他在这里忙碌而充实壕沟成为他晚年的精神的乐园。【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会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

13、项,“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说法错误,父亲酗酒是因为他闲下来后,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内心空虚。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是考查学生通过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文章主旨能力。结合前文,父亲最初的愿望是“填饱肚子”,离开了故乡,作了伐木工人,完成了转机的愿望,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后来受来林场实习的大学生启发,离开了林场,带着全家到了城里,送“我”和姐姐读书,最后“我”和姐姐都考上大学,成了父亲引以为傲的“公家人”,这时,父亲失去了精神依托,父亲“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

14、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所以“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再结合后文:有一天,他决定回去自己的故乡壕沟,回到故乡的父亲“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偶找回了自己的精神依托,生活忙碌、充实、开心。所以这里的“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意思是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自己能懂自己,能告诉自己需要什么,能找到下个目标,哪怕是排解抑郁的方式。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应该如同文中的父亲一样,去寻找自己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摆脱空虚。同

15、时文章还通过父亲在辛勤劳作,培养“我”和姐姐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失去精神依托酗酒,“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最后父亲自己决定回到他的故乡后养羊种菜,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老年人也需要心理关怀,需要人去懂他们。但更多的,不是子女为父母安排如何,而是去培训他们,找到自己自适的空间。正所谓“老人要有自己的生活”,外人也需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信息,整合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通读文章,可知文章通过父亲的四个人生阶段不同的追求来写“父亲的家园”。童年时期,根据“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可知童年时,壕沟的山村,这里是父亲成长的故乡,原始又贫瘠,这些成为父亲日后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也激发了父亲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青年时期,根据文中“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载后来“父亲成长为一个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