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3692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梅格与人格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昵?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索,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袁面之“香色”。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

2、处真。”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琢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

3、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

4、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问得梅一枝云:“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有删改)6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梅的“疏影瘦身”,显露出人的一种不屈精神,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B“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

5、合高雅之士的身姿。C疏影横斜的枝条,历经沧桑的苍皮是士人不向恶势力妥协的人格力量的象征。D. 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7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梅花色淡气清,表现高雅脱俗,文入学士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格相合。B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C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入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人格相合。D梅花“淡雅”,梅格“孤高”,竹子才是它的好朋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

6、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因为梅花之神在“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B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将雪、露、松、竹放在一起写,让人感受到最清幽高雅的视觉享受,让梅更加高贵、幽雅。C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D.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参考答案:6、答案:C 解析:A项,原文中说的是“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选项没有分开,同时顺序颠倒。B项原文说“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没说

7、形象相似。D项张冠李戴,梅的“疏影瘦身”象征不屈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才使她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7、答案:B 解析:B项,说的是梅花和竹篱苍松清水寒窗,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不是谈论梅花与人格之间的关系。8、答案:B 解析:A项,过于武断,观赏梅花首先要看色闻香,然后再赏其神韵。C项,“岁寒三友不是谁衬托谁,而是并列关系,相得益彰。D 项,“岁寒三友”的说法,最早在南宋。2.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2分) 学 会 感 激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绿荷感激夏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洁;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一个人学会感激,才会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学会感激,就

8、是学会体会人间的真情。感激父母。父亲像巍峨高山,双肩挑起家庭沉甸甸的期盼;母亲如潺潺溪流,心灵的甘泉时时滋润子女美好的憧憬。感激老师。三尺讲台,老师用睿智的目光引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一方斗室,老师用渊博的知识帮助我们劈波斩浪。学会感激,就是了解人生的丰富体验。感激成功,她让我们骄傲地自立,还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全新意境。感激失败,对于失败我们无法逃避,只有失败,才可能锻造出不屈的精神气象,因为失败不仅是教训,它还可以催逼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无坚不摧。学会感激,就是去感悟人性的善良。公交车上,李素丽的善言让旅客感激;登封的山村,任长霞的善行让百姓感激。曾几何时,我们有过自私,有过冷漠,但生活

9、中处处有善良。善良产生真情,真情产生宽容,宽容带来和谐。人性的善良需要我们时时去感悟。 学会感激,就是学会品尝生活的美好。驾轻舟荡漾在碧绿的湖泊之上,我们品尝到自然的清新;秉红烛于生日宴会上,我们品尝到家庭的温馨;回眸成长的道路,我们品尝到岁月的永恒、生活的美好。掬起生活中的每一滴感激吧!它让你看到秋菊上的凝霜,更让你看到夏荷上的玉珠。内心贮满真善美的心灵是高尚的心灵。青年人时时有一种感激的心态,就会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15、选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6、选文主要从哪四方面来论证观点的?(4分) 17、文中第三段和第六段分别运用了( )和(

10、)论证方法。(2分) 18、选文的语言生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赏析。(2分)选句: 赏析: 19、谈谈选文给你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15、一个人学会感激,才会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16、学会感激,就是学会体会人间的真情;学会感激,就是了解人生的丰富体验;学会感激,就是去感悟人性的善良学会感激,就是学会品尝生活的美好。17、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18、(略) 19、(略)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官舱里茅 盾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

11、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啊!是,是。”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黄。草头黄。”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

12、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他也吸

13、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男青年赶快拿下他的太长的卷烟咬嘴,带点忸怩态度说明:“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哦!”老先生和老太太几乎同时叫了起来。“也是家庭小说。”那位女青年又低声说。“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楼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