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私立航宇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310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私立航宇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私立航宇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私立航宇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私立航宇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私立航宇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私立航宇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

2、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

3、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

4、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5、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6、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参考答案:6、C解析“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错误7、B解析“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错误8、B解析 “又对生

7、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不是政府,是行会。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7分) 走眼 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但是,新近开张的

8、“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赵老板拿过盒子,看来一下,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

9、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

10、了个扔货?”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当众说明,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

11、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15、“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文章的结尾既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是在情理之中),试作简要分析。(4分)16、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17、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18、结合找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参考答案:15、(4分)?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赵老板在钧瓷鉴定

12、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16、(3分)?自感技不如人?自觉羞愧?不守行业规范,终究难以立足。17、(5分)?“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18、(5分)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3. 现代文阅读杏花暖(米丽宏)千年以前,北宋王安石,曾拿水边一树杏,来印证他孤绝的灵魂: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从此后,花吹雪,便屡屡在早春惊艳于我们的眉睫和想象了。百年后,西湖边上小客栈待

13、诏的陆游,于细雨深夜,勾一枝杏花,略略排解郁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枝杏花的倩影,便一直明媚着宋朝的诗行。还有,四百年前那个独爱声色的有趣儿老头李渔,醉里邂逅一树杏,竟无端为她下了妄语“树之喜淫者,莫过于杏”。想杏花那山野青涩小女子,也定知晓了这番羞辱,它却照样在山野石畔,素心开放,等待她钟爱的春风。如果翻个身儿,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顺着牧童的指向,走进杏花村,细雨霏霏中,我们会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一起碰响心底的忧伤。杏花不顾世人言,冰雪一去,便开在恻恻春寒里。花下的草还黄着,花上的枝还黑着,花间的风还凌厉着。她只凛凛的,暖暖的,照亮山野。寡言,羞涩,澄澈,

14、不染一丝烟火味。你说,她薄?怎奈得寒风苦雨绕眉梢;你说,她冷?却不见,她拼将全身气韵照孤寒。杏花,在我,是心底里最亲切的一种意象。 那年春天,我请了假,将娘接到我们在南山上的场区小住。风日静妍的光景,我把娘扶出来,坐在阳光底下,跟她一块儿,远看近眺,说闲闲的家常话。远近的树,有的在发芽,有的在开花,春深如海。娘指着一树杏花,讲她的幼年,那时,她要看弟弟,背妹妹,春天了,她能一手托着背上的小孩儿,一手攀着石缝,爬上墙头去,折杏花。她说,如果不背孩子,一棵通天小树,她只消两手一抱,两脚一缠,一纵一纵就爬上了树梢。我姥姥一忽儿出来,喊她吃饭,只听得答应,不见人,抬头,在云端的绿影子里,有脆脆的笑声跌

15、落。去年,母亲去了。从此再没人,跟我亲切地讲那一段段有杏花闪亮的过往。那个煦暖浩大的春天,远近的杏花,成为我一季季精神的食粮。若我是一枝杏花,母亲,必是我的春天。我失去了爱的依靠,便只有决绝地开放在山水间。寂寞时,也曾去网上,搜寻一些画儿来养眼。看丰子恺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春日山道,三两踏青者,闲闲地走;路旁大石里,斜伸一株柳一株杏,柳枝迎风,杏花明媚,有胭红朵朵,落在山石缝、石阶间和行人的肩膀。白云静静游移,山岚淡若春烟,我又看到了前年那,暖暖的,暖暖的,杏花。北宋赵昌的“没骨”画里,也见到了一枝枝杏花,饱满莹润,折枝可得,看了,便生怜惜之意。明末陈老莲呢,笔下杏花,多了一层清愁,我看,更合杏花那无意争春、低调开低调谢的淡静。或许,大师的生命里,从来不缺花香满径。以前是,现在也是。黄永玉对沈从文说:“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