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260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读 画梁实秋随园诗话:“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所以读画云者,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诗与画是两个类型,在对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但是类型的混淆,古已有之。在西洋,所谓“诗既如此,画亦同然”,早已成为艺术批评上的一句名言。我们中国也特别称道王摩诘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究竟诗与画是各有领域的。我们读一首诗,可以欣赏其中的景物的描写,所谓“历历如绘”。如诗之极致究竟别

2、有所在,其着重点在于人的概念与情感。所谓诗意、诗趣、诗境,虽然多少有些抽象,究竟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最为适宜。我们看一幅画,可以欣赏其中所蕴藏的诗的情趣,但是并非所有的画都有诗的情趣,而且画的主要的功用是在描绘一个意象。我们说读画,实在是在画里寻诗。“蒙娜丽莎”的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尽管有许多人在猜这个微笑的谜,其实都是多此一举。有人以为她是因为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微笑,那微笑代表女性的骄傲与满足。有人说:“怎见得她是因为发觉怀孕而微笑呢?也许她是因为发觉并未怀孕而微笑呢?”这样地读下去,是读不出所以然来的。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

3、所能表达。也许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画山水不是春山烟雨,就是江皋烟树;不是云林行旅,就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肚皮不合时宜,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俗的思想,所以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格之最完美的反映。即使是小幅的花卉,像李复堂徐青藤的作品,也有一股豪迈潇洒之气跃然纸上。画中已经有诗,有些画家还怕诗意不够明显,在画面上更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自宋以后,这已成了大家所习惯接受的形式,有时候画上无字反倒觉得缺点什么。中国字本身有其艺术价值,若是题写得当,也不难看。西洋画无此便利,拾穗人上面若是用鹅翎管写上一首诗,那就不堪设想。在画上题诗,至少说明了一点,画里

4、面的诗意有用文字表达的必要。一幅酣畅的泼墨画,画着有两棵大白菜,墨色浓淡之间充分表示了画家笔下控制水墨的技巧,但是画面的一角题了一行“不可无此味,不可有此色”的大字,这张画的意味不同了,由纯粹的画变成了一幅具有道德价值的概念的插图。金冬心的一幅墨梅,篆籀纵横,密圈铁线,清癯高傲之气扑人眉宇,但是半幅之地题了“晴窗呵冻,写寒梅数枝,胜似与猫儿狗儿盘桓也”的词句,顿使我们的注意力由斜枝细蕊转移到那个清高的画士。画的本身应该能够表现画家所要表现的东西,不需另假文字为之说明,题画的办法有时使画不复成为纯粹的画。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一说到读便牵涉到文章词句,便要透过思想的程序,而画的美妙处

5、在于透过视觉而直诉诸人的心灵。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说便不着。(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2)文章第段为什么说“中国诗里的诗意较多一点”?(3)结合全文,谈谈对作者所说的“读画”的理解。参考答案:答案:(1)首先由随园诗话引出“读画一说,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的观点;然后指出读诗和看画的不同方法;接着比较论证了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最后得出“画的最高境界是给人心灵上的享受”的结论。(2)画题诗意盎然。文人画家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脱的思想。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格最完美的反映。即使是小幅花卉也有豪迈潇洒之气。(每点2分)(3)画与诗本是不同的领域,读画是读诵画中之诗,读

6、画是在画中寻诗。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画的美妙处是给人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每点3分)【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思路。(2)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筛选整合概括能力。(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1)思路题首先给文章分层次,为第一层,提出“读画一说,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观点;为一层,“我们读一首诗我们看一幅画”,指出读诗和看画的不同方法; 为一层“也许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论证了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最后得出结论。(2)找关键句,然后概括,如“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俗的思想,所以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

7、格之最完美的反映”“即使是小幅的花卉,像李复堂徐青藤的作品,也有一股豪迈潇洒之气跃然纸上”。(3)从文中找到关键句,然后提取概括。第二段“我们看一幅画,可以欣赏其中所蕴藏的诗的情趣,但是并非所有的画都有诗的情趣,而且画的主要的功用是在描绘一个意象。我们说读画,实在是在画里寻诗”;最后一段“而画的美妙处在于透过视觉而直诉诸人的心灵。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说便不着”。2. (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百年前的李鸿章 王树增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

8、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

9、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关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

10、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

11、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公敌”。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

12、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选自王树增1901,有删改)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

13、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17、百年前的李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_18、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请简要分析。(6分)_19

14、、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_参考答案:16、BE(4分)17、(6分)其贡献具体表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见解: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作为:平定战乱,使国家恢复安定。亲自独立创办军工、运输、通信等实业。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18、(6分)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导致战败。奉清廷之令前去日本议和

15、,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意思答对即可。)19、(8分)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故“敬李鸿章之才”。 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故“惜李鸿章之识”。 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故“悲李鸿章之遇”。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故“才不真”。 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故“识不透”。 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