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44016045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高考题(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种群和群落高考题1.(2011年海南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2.(2011年大纲全国理综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3、(09江苏)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

2、,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4、(08全国)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

3、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5、(09全国)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07山东)下列选项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7.(2012年大纲全国卷,3,6分)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

4、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8.(2012年福建理综卷,3,6分)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9.(2012年大纲全国卷,4,6分)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10.(2012

5、年广东理综卷,4,4分)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11.(2011年安徽理综卷)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12.(2011年海南卷)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

6、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3.(2010年广东理综卷)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14.(2010年天津理综卷)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

7、种数(种数/米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15.(2012年重庆理综卷,4,6分)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

8、力稳定性16.(2012年浙江理综卷,5,6分)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17.(2011年海南卷)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

9、种群的K值不同18.(2011年北京理综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19.(2013江苏生物卷)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

10、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20.(2013年高考海南卷)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

11、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21.(2013年高考海南卷)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2.(2013高考福建理综)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调查足够大的

12、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23.(2013高考福建理综)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24.(08江苏)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马尾松林马尾松m321000m3淡水湖泊鲰鱼10000kg343600kg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A B C D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