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壁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415745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壁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壁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壁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壁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壁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壁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公羊传是诠释春秋的一部著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注疏之作中显现了独特的诠释特色。它的解经模式不仅带领公羊学家在思想创新上不断前进,也影响了历代为关注现实需求而重新诠释经典的思想家们。公羊传对春秋的诠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这使它从儒家经典中第一个脱颖而出,对西汉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公羊传与同是诠释春秋的左传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成果。左传努力丰富春秋记述极为简略的史事,带给人们一部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学作品。而公羊传大力阐发春秋简约文字下所含的义理,带

2、给人们一部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同一部典籍,诠释者的诠释目的不同,对典籍性质的认识就不同,其切入的角度也必不相同,其诠释出来的成果也就会存在根本差异。毋庸置疑,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表现为一部编年史,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这242年间的史事。而公羊传要把春秋看成是一部哲学著作,说孔子是借鲁国的史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这样,春秋的文本性质就由史学转向了经学。文本性质转换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诠释导向的转化,诠释者将沿着新的方向去诠释文本,所以公羊传就不再关心春秋里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而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之所以可能实现,实际上是预设了一个前提

3、,即春秋之中存在着“微言大义”。所谓“微言”,就是隐晦的文字,即指春秋文字的实际意义无法从文字表面获得:“大义”,就是指春秋表面文字下所蕴含的孔子的思想和理念。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以春秋存在着微言大义为前提,同时也以揭示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为目的。文本性质转换以后,春秋其文、共事在诠释者看来就只是寄寓大义的载体、探询大义的线索而已。如隐公三年“癸未,葬宋缪公”,公羊传叙述了宋宣公不遵循传位于子的正逆而传位于弟,最终导致宋国祸乱的故事,并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居正”说。春秋其文、其事既然只是线索,那显然春秋的文本在公羊传看来就不对历史真相负责,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都是为背后隐藏的大义服务

4、的。公羊传虽然也经常补充一些史料,甚至有时还提供一些记载翔实的独家史料,但总体来说公羊传对史实不是那么关注,它完全是以揭示春秋微言大义为职志而展开对春秋的诠释,有时候它必须随着春秋的“委曲”,不惜扭曲史实来成全义理的传达。(摘编自郑任钊公羊传的诠释模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公羊传和左传虽都是注疏之作,但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B. 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是一部编年史,而实际上其本身内在的文本性质却是一部经学。C. 公羊传把春秋这部編年史看成哲学著作,也就把春秋的文本性质转为经学,注重探究春秋的义理。D. 公羊传的脱颖而出影响了西汉的政治和社会,所以它对春秋的

5、诠释很成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旨在分析公羊传的独特诠释模式阐发春秋蕴含的义理。B. 文章将公羊传与左传对比,证实两者诠释的成果存在根本差异。C. 文章先阐释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转换的后果,后分析该转换实现的前提。D. 文章中公羊传以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为例来论述“大居正”说,该例子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羊传是一部阐发春秋义理,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B. 春秋的“微言大义”是指它文字隐晦,其实蕴含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C. 公羊传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没有左传那样的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料。

6、D. 公羊传在诠释春秋时,为了达到成全义理的目的,有时不懂扭曲史实。参考答案:1. C 2. D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但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错误,该信息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到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这一信息;B项,“春秋而实际上内在的文本性质却是一部经学”错误,从文中来看,“经学”只是公羊传的观点,并非事实;D项,“公羊传的脱颖而出影响了西汉的政治和社会,所以它对春秋的诠

7、释很成功”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颠倒,从文中来看,应是成功诠释在先,然后才有对西汉的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故选C项。【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中公羊传以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为例来论述大居正说,该例子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错误,选项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宋宣公不遵循传位于子的正道”,选项变成“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且此例出自春秋,是真实的。故选D项。【

8、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没有左传那样的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料”错误,从最后一段可知,公羊传“也经常补充一些史料,甚至有时还提供一些记载翔实的独家史料”。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

9、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

10、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2.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诗意栖居与“生活美学”的出场徐国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的整体趋向已从过去的精英文化范式,转向了一种更为通俗化、娱乐化,更贴近常生活的大众文化范式。这种大众文化形态与传媒、消费、时尚等紧密旧结合在一超,具有很强的生活伴随性,它能是一种娱乐、一种展演,甚至是一种消费行为,比如影视欣赏、艺术鉴赏、时尚消费、演艺活动等。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们越来越把日常生活看作自身的发源地和目的地,以“生活世界”为主要追求,迎向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美好生活”。“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

11、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针对的是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真正人性”的世界,它突出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重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体验。“生活世界”的理念对日常生活本体性意义的肯定,使大众的休闲、消遣和娱乐得了正名,它规避了教条化、工具化的约束,追求的是忙里偷闲的完全放松和喜剧式开怀一笑的快乐体验,影视剧、微博、微信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应该看到,“生活世界”在匡正功利主义、工具理性之偏,把人们从“异化”、粗鄙状态中拯救出来,回归诗意栖居的生存态度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生活美学的出场,反映出大众文化从早期对精英文化的一味“反叛”“对立”状态中,找到

12、了“生活”这个落脚点,走向了更具有实践和建设意义的“诗意栖居”的安顿之所。生活美学的崛起,应和着当代人的美好生活诉求,把去士大夫式、精英式的优雅品位,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过去,审美活动是少数人的专利,孤灯黄纸,唱和,多么与众不同,是文人圈超凡脱俗的精神壮举;今天,审美变得唾手可得,人人都能刷“抖音”,个个都拿照相机,艺术审美的神秘感消失了,而且实质地回归了大众生活。生活美学打破了审美的“两个世界”分割的围墙。它把士大夫与老百姓、美与生活、艺术和自然、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裂状态,重新沟通、融会,营造出一种“美即生活”的生存态度。一方面,它把审美从传统的精英“仪式化”状态,拉回到生活体验

13、的日常状态,从“独乐乐”的精神独享转变为“众乐乐”的人人分享等。另一方面,美已不再呈一种客体“观赏”状态,而是一种主体“享受”的状态,并与文化消费和文化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一种消费美学、休闲美学、创意美学、体验美学和实践美学,渗透融合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美学的观念,沟通了精英和民间两个场域,统合了人的自在性和创造性,积聚着自然法则和诗意栖居的生态精神。它隐含的价值观,打破了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阶层区隔和“两极分化”的对立状态,建构出一种弥合文裂缝的“混合场”和协调机制,包括现代与后现代、科技与人文、自然与创造、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灵与肉与、理性与感性、传播与接受、文化与消费等。同

14、时,生活美学也从传统各派价值理论的“交叉”点中,引申形成一种“以生为中心”的具有“包容性”的理论价值指向,如物我同在、灵肉同感、涵性养性、水费理性、诗意生存等。在期待“生活美学”保留审美“在世性”的同时,也呼唤其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真正实现人的“诗意的栖居”。(有删改)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相较于精英文化范式,生活美学是一种更为通俗化、娱乐化,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范式。B. 审美的“两个世界”的围墙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阶层区隔和“两极分化”。C. 过去审美活动是文人士大夫等精英人土的专利,现在审美变得唾手可得,渗透融合

15、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D. 生活美学在保留审美“在世性”的同时,也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使诗意栖居得以实现。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整体趋向的变化为讨论背景,引出下文对“生活美学”的阐述。B. 第二段主要阐述了胡塞尔后期现象学中“生活世界”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C. 第三段通过“过去”与“今天”的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分析了生活美学崛起带来的影响。D. 文章借助“生活美学”这一概念,论证了真正实现人的“诗意的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7. 生活美学对实现诗意栖居的生活愿景有怎样的意义?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参考答案:15. D 16. C 17. 生活美学的出场,为诗意栖居找到了“生活”这一安顿之所;生活美学的观念,沟通了精英和民间两个场域,统合了人的自在性和创造性,积聚着诗意栖居的生态精神。【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