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洲头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2558778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洲头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洲头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洲头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洲头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洲头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市洲头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

2、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 “鸟”“涧”等意象使然。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那些特征呢?意象具有较强的情感性特点。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地侵染着诗人的情思。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古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因经过文人的多次使用而具有相对固定的思想情感。它们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

3、(思乡)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又比如,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第二,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某时某刻某天或许都有不同的情感交杂,要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往往借助选择最能触动这些心情的意象来体现。这些意象是蕴含着诗人特定情感的。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4、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诗人选择意象也考虑到意象本身的“形、声、色、态”等方面。通常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在其他方面也如此。再有一点就是,成熟的诗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伤民,杜牧的清丽雅致,李商隐的残冷隐涩等,无不折射着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宏观的人生内在情绪。 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的特点。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正因为此,借景(物)抒情,融情于景(

5、物),情景交融等等“婉曲”的抒情方式和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技巧的运用成了大家一致的艺术追求。例如,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常用香草美人比美好的事物或君子;用恶禽臭物比喻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有的借景抒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 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

6、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

7、、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解读诗词意象要根据诗词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透视作者融铸于诗词的思想情感。1、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后世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成为表示音信意思进而表现思念的情感,这利用的是(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B、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C、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2、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中“浮云”附着了漂泊之慨,而他的另一诗

8、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中“浮云”则粘着了奸臣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B、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C、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D、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3、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B、“春花”“秋月”从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看应该属于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的暖色,但由于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因此也就有了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表

9、现伤感情调的抒情诗句。C、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也就成了古诗中离别的意象,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只今惟有鹧鸪飞。”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的游仙诗,都是借虚写实,通过梦境来写现实的。 参考答案:1、A 2、D 3、C略2.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7 题。被委以重任的文化郜元宝今天,对学术文化、文学和书籍的极端粗俗的尊崇,较之以往各种形式的极端虚无主义,或许更具破坏力。很多地方花大把银子重建古史,重修古籍,美其名曰“

10、文化工程”;很多强势媒体设立权威文化学术讲座,请学者们向大众普及“国学”常识,于是论语、庄子继盛演不衰的“清宫戏”之后,以更大规模和更强感召力轮番轰炸;很多书商和评论家合谋,频频颁布年度文学排行榜,推出年度巨著;很多文化新星一夜之间被制造出来。而在这人为的哄闹中,普通人对学术文化乃至一般书籍的朴素情感也惨遭扭曲。80年代“文化热”过后,一度出现文化冷淡期,害得90年代初一班知识分子忧心忡忡警告“人文精神失落”,哪知招来另一群知识分子的讥笑,认为这是呼吁在新经济政策下优待知识分子,好比鲁迅小说理水所讽刺的“文化山”上的文化人,因为被委以重任,就以“国粹”自居,要求也像文化那样被供养起来。文化人在

11、新世纪并没有被普遍养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文化本身确乎被委以重任了。瞄准巨大商机的强势媒体与出版机构向大众灌输的文化信息之丰富之沉重,“人文精神讨论”的发动者们恐怕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现代的“读经”举步维艰,新世纪的读经研史运动却异常顺利,几乎达到全民响应的地步。但如此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实际发挥的功能并非文化普及或文化教育。权威机构恐吓大众:必须无条件地具备更多的文化知识,必须积极参与新的文化造神运动,必须踊跃购买不断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否则就会丧失人之为人的根本,就会错过造就自己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就会落后于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就会被当代文化唯一合法、健康、有生命力的主流所抛弃。这不是“文化恐吓

12、”是什么?文化匮乏时代高玉宝“我要读书”的经典诉求,如今已经变成文化泛滥时代“你必须读书”的绝对命令;“我要文化”已经变成“你必须拥有文化”。文化好像并非人类精神自由驰骋的蓝天绿野,书籍好像并非可以自由结交的良师益友,书、学术文化以及死而未僵的文学好像都变成了须顶礼膜拜的偶像,在心理上压抑、恐吓着个体乃至整个族群。鲁迅小说风波写茂源酒店老板赵七爷,因为家藏“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就自诩博学,动辄拿“燕人张翼德”说事,甚至“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恐吓乡下人:“你能抵挡他么!”真心劝人读书,这种赵七爷式的脾气总要改一改。15在作者看来,正常情况下文化和书籍跟人类应该是怎样的一种

13、关系?(6分) 16在作者看来,当前文化被委以怎样的重任?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实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加以概括。(6分) 17最后一段引述鲁迅小说风波的情节,用意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5.文化应当是人类精神自由驰骋的蓝天绿野,书籍应当是可以自由结交的良师益友。16第一问:文化普及(或“文化教育”)。第二问:扭曲了普通人对学术文化的朴素情感;以学术文化或文学的名义,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17以形象化的议论,将鲁迅小说风波中的赵七爷恐吓乡下人与权威机构恐吓大众相类比,在辛辣讽刺的同时,希望“真心劝人读书”,就得改变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的“脾气”。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

14、分) 文化的起源可以很容易地用必要性来解释。技术、科学甚至艺术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防卫性措施,用以改善自己存活、或是增加舒适的机会。鲨鱼发展了更尖利的牙齿,羚羊发展了跑得更快的腿,我们则制造了武器和汽车。有些鸟用鲜艳的羽毛或精致的鸟巢来进行竞争,吸引异性;我们则通过时髦的衣服、昂贵的房子和优雅的举止来展示我们的愿望。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需要是发明之母。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创造性的文化的其他原因,至少对于某些人在某些时期来说,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比古代基于竞争和获得物质财富优势的原因更为重要。在某个专业内的工作可以因其自身而使人具有成就感。为一首诗找到合适的词,找到一种细胞活动的秘密,用更少的钱造出更好的微型集成电路块的方法,这些活动本身就使人着迷,哪怕没人知道你的活动,哪怕没有因此而得到奖励。许多成功的创造发明者都滔滔不绝地讲到这种内在的奖励。如果他们感觉不到这种快乐,外部奖励决不足以鼓动他们把自己的努力扩展到前人未探索过的领域。 如果说,学科中的专家通常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学生或年轻的操作者却一般不会具有这种情绪。尤其在科学领域,初学者只看到这种工作的艰苦之处。老师很少花时间去试图揭示搞数学或科学的乐趣和美;学生们只知道这些学科受到严格的决定论统治而不是专家们体验的自由和冒险。毫不奇怪,很难鼓动年轻人去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