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2557844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8题。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

2、”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

3、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

4、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选

5、自201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7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解析原文是说抗战精神“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而非抗战精神本身是“暴力刺

6、激”,且原文并无递进意味。答案C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参考答案:7A 8C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8分)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时下一个

7、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

8、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我们

9、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

10、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节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叶朗)6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

11、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D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7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3分)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8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2分) 参考答案:6.BA项太绝对了,文中是说“很大程度”;C项条件

12、不充分,文中强调的是要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D项过分延伸,原文中说这些生活实践“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7.CC项在原文中未涉及;A、B、D分别涉及到普世价值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吸收与包容外来文化、世界共同和平的思想。8. 有的人(作品)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有的人(作品)介绍中国文化,满足于肤浅讲述历史故事,肤浅介绍各种文化遗产,没有挖掘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深度。(2分,每点1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南北文化的差异,除却山水造化的影响外,更多是与历史上两种文化的多次交融和碰撞有关。解读南北文化的过程,

13、其实也是追寻文化之根的过程。秦汉以来,南北的大一统,更多只是政治上的意义,就文化和经济层面的交流而言,南北其实是割裂的,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均在北方,南方在北方人眼里还只是一片“地广人稀、火耕水耨”的蛮荒之地。到了三国时期,北人袁淮还说:“吴楚之民脆弱寡能,英才大贤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与中国相抗。”所谓中国,犹言中原,指黄河流域。因为政治角力的结果是三国鼎立,这才使得蜀国致力开发西南,吴国用心经营江东,南方这才得到有序、有规模的开发,经济和文化才得以长足发展。此后南方土地也才有了接纳三次大规模北人南迁的民族大迁徙的基础,南方也逐渐完成了“北化”后从蛮荒之地向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中

14、心蜕变。第一次是永嘉丧乱后的衣冠南渡,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北人移居南方,剩下的北人与大批涌入的胡人杂居。第二次是唐时安史之乱及黄巢之乱,又有大批北人逃亡南方。而北方再次由外来民族建立多个王朝,“五代”中有三个为沙陀人的朝代。南方则占去“十国”中除北汉外的九国。第三次则是北宋灭亡之际,这一民族迁徙达到高潮,从而使南人北人的比例达成了大幅逆转。汉时北人比南人为8:2,南宋时则反过来为2:8。大量的中原士庶南移,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及熟练的劳动力,刺激了南方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南方的文化发展水平;而北方因为屡次战争,则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以安史之乱为例,当时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

15、),此后南方的经济文化水平便凌驾北方之上。汉时还是“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史记货殖列传),而到了唐后期,已经是“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与之相应,全国的政治中心也便由秦汉时期的关中,经过洛阳,而一步步东移。由此可见,南人与北人其实无法以血缘或地域硬性划分,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然而,一旦融入地域性的文化中,便会迅速“汉化”成南方人或北方人。如今的南方,还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百宝箱,依然留存着坚韧和独立的文化特质。正如南方许多地方至今还顽强地保留着汉民族最古老的习俗和语言。而北方仍是民族及文化融合的大基地,依然保持着包容和交融的文化特质。正如京剧虽是起源安徽,结合昆曲、汉剧及江西弋阳腔,最终却是在北京形成了中国的国剧。如今的北京,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包容和大气,这也正是北人历来容易骄傲和喜欢嘲笑南人的心理底气。其实,文化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对立,这恰是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表现。也许南北双方只有理性地分析、认清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能虚心地吸收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那么,南文化将更加挺拔,北文化则更加舒展,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必将更多元、更丰富,当然,也会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