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洪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479436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洪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洪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洪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洪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洪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倒插门赵新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合老汉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立春问道:爹,好吃吗?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

2、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又粘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选上谁都好,自己保证听从使唤。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好凑合捡起地上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什么都有,

3、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谁叫你是我爹哩!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村野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埂上坐下,挨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伴儿的人。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凑合悄悄

4、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儿好得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的人儿。凑合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

5、村里名声很臭!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凑合想,亏你说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月圆,他也高兴,我也欢喜。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子!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你说了一些什么呀,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立春很不满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选举那天会场里没

6、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深层含义。这个名字暗示了老汉不善料理自己生活的特点,同时反衬了他在是非问题上决不凑合的性格。B. 小说题目是“倒插门”,但全文主要情节与“倒插门”没有关系,这并非失误,而是作者故意为之,他是要借这样奇异的题目吸引读者。C. 小说写立秋出场,是“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忽然”说明他的出现令凑合老汉感到意外,“闪”字则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D. 小说人物语言很有表现

7、力。比如凑合老汉说的“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一连三个“记”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心态。5. 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显著特点?请简要概括。6. 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参考答案:4. A 5. 耿直(或:坚持原则)(或:不徇私情)。他认为两个儿子都不适合当村长,所以不投他们的票。不善打理生活。连做饭这样的事他都做不好,只好跟着儿子过。隐忍,委曲求全。虽然遭儿媳冷嘲热讽,他并有声张,只是默默地忍受。讲究策略。对两个儿子的请求不明确表态,投票时缺席。 6. 从情节上看,点出了两个儿子向凑合老汉游说的结果:凑合老汉不同意他们当村长,不肯为他们投票。同时暗示了凑合老汉得罪儿子

8、后的最终归宿,为老汉的人生添加一抹亮色。从人物形象上看,本结尾显示出凑合老汉有点儿狡黠,使老汉的性格更丰富,形象更鲜明。从结构上看,最后一句扣住题目,使题目 有了着落。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 意料之外,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加深了读者的印象。【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他是要借这样奇异的题目吸引读者”不准确,作者以“倒插门”为题,确有引起读者

9、注意的意图,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倒插门”显示了凑合老汉宁可背上“倒插门”的名声也不选儿子当村长,从而表现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凑合的特点。C项,错在“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这不是写他的敏捷,而是在表现他的鬼鬼祟祟。D项,“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心态”不对。老汉连用三个“记”,实际是不耐烦的表现,是急欲让儿子停止劝说。故选A。【5题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

10、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如他认为两个儿子都不适合当村长,所以不投他们的票,塑造出了他坚持原则的想象。结合“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分析,他不善打理生活。结合“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分析,他隐忍,委曲求全。结合“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分析可知,他讲究策略。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

11、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尾段在文中的作用。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解答此

12、题,一般要从情节内容、结构、读者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老汉不同意两个儿子当村长的内容,从表现凑合老汉的人物形象、表达的主旨角度组织答案;在结构上,“他这不是倒插门吗?”与标题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从读者的角度,尾段语言幽默风趣,自然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鞋匠和他的儿子曾 颖 鞋匠是我们小区必不可少的人,他修的鞋既美观又舒适。鞋匠不仅修鞋修得好,而且心地很善良,很多孤残老人找他修鞋他都分文不取。他不是不需要那几元钱,而是不忍心收下。他的鞋摊因此成为物业管理公司特许在小区围墙内经营的唯一小摊。那些收破烂、卖盒饭、擦皮鞋的外地人

13、对他的羡慕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对彩票大奖得主的羡慕,都说他运气好。然而,他的运气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好,他的妻子,那位和他自由恋爱一起私奔的乡下女子,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离去,也带走了那个爱一面哼歌一面补鞋的鞋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埋头干活的“机器”。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一整天也不抬头,因为他知道,无论哪个方向,都不会再出现那个挎饭篮的女人了。唯一能让他看到妻子身影的,只有他们的儿子了。这小家伙似乎有穷人的孩子懂事早的天分,每天都安静地睡在补鞋挑子里,只有在饿急的时候才像小猫一样轻哭两声。每当这个时候,鞋匠就会从怀里取出奶瓶,把带着体温的米糊放进那小鸟一样的口中。小

14、区的婆婆们看到这副景象,纷纷回家,把孙子们不吃的奶粉和不用的衣物找出来给他。家中有婴儿的人,甚至还给他送来自家孩子消化不完的母乳。小家伙吃着百家奶一天天长大了。鞋匠并没有因此有所松懈,对儿子的关心反而更进一步。冬天水冷,他用嘴含温了才给儿子喝。每顿的冷饭,他都是先嚼暖了才喂给儿子。儿子是鞋匠唯一的欢乐。只有儿子咯咯笑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鞋匠笑。他20多岁的脸居然比40岁的还沧桑。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儿子就5岁了。5岁的儿子很懂事,也很听话,能帮父亲递钉子、锤子,擦鞋上的灰尘,干起活来居然很老练,惹得过路的人们都跟鞋匠开玩笑说:“哟,你真有福气,都有接班人了。”鞋匠听了这话,像被人点了穴一样,半

15、天不动一下。之后,他就开始留心学校的事,每当有人来补鞋时,他都要向人家打听小孩上学的事。城里的人说:“我们有城市户口,娃儿读书都贵得吓人,你嘛”5岁的娃娃即将面临的读书问题,使鞋匠像嗅到冬天气息的松鼠那样充满了紧迫感。但是,他为孩子找读书的机会显然比松鼠找松果难得多,鞋匠因此显得更加绝望,整天神不守舍。有一天,他还发生了差错,将刘大爷的鞋送给了张大妈,又将陈先生拿来上线的鞋钉上了铁掌。几天后,小区里传出一个消息,说鞋匠要将儿子送出去,什么要求也没有,只要对方是有文化的人家。大伙起初不相信,去问鞋匠,鞋匠点头说“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想让儿子像自己这么活。有几对无儿女的中年夫妇来找他,他问过对方的

16、职业之后,摇摇头,就不再说什么了。后来,有一个工程师来找他,他想了半天,把孩子使劲抱在怀中一会儿之后,就同意了。工程师给他5000元钱,他没要。鞋匠又开始埋头补鞋。儿子常穿件新衣服来摊边,照样递锤子、擦鞋子。每当这时,他总会挥手让他走。儿子不走,他就抬手吓他,但吓也吓不走。终于有一天,他发火了,抱起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这是这个苦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挨的第一顿打。 从此,孩子再没敢在鞋匠面前出现,远远地躲在远处看他。工程师夫妇于心不忍,就对鞋匠说:“这事还是算了吧。”鞋匠一听,就急了,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说“一定会有办法的”。第二天一早,鞋匠和他的鞋摊一起消失了。小区再没有了鞋摊,有几个外地鞋匠想进来填补空白,被保安们骂走了。保安都是乡下人,他们都说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