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刘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265672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刘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市刘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刘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刘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聊城市刘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雪一化就有路了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

2、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

3、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

4、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

5、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4. 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激愤恼恨_。5. 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6.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7. 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参考答案:4. (1). 胆怯怀疑 (2). 怀疑动摇 (3). 平静释然 5. 这里是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 6.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

6、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7. 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能够宽恕和融化它。【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注意选出表达“我”心理变化的词,按要求整理即可。首先由于有人说三道四,“我”异常激愤;接着在漫漫风雪中“我”想去寻找那个仇人却找不到路,此时“我”的心理是胆怯怀疑的;然后在热心的指路大娘的帮助下,“我”对于自己大雪天在别人的帮助下找路,最终只是为了报仇泄愤的行为开始

7、怀疑和动摇;最后,“我”放弃了这样的做法,感到平静释然。【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文“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可以明确,“病人”原意是生病的人,而在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原本是指在“我”初涉文坛时,那些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的“仇人”,但在“我”兴师问罪的途中,却渐渐明白她其实可能只

8、是一个需要帮助而非斥责的人,是可以原谅的,所以“我”借用老人的说法,形象地称她为“病人”。【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时,结合修辞手法,分析句子说明表达效果即可。比喻: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通过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片”比作“白色的海鸥翅膀”,说明雪下得很大;将大雪纷飞的状态比作海鸥拍打着翅膀围着我旋转,表现了“我”的疑惑与盲然,无疑加剧了内心的烦躁,行由心生。更暗示了后文“我”改变主意这一情节。【7题详解】试题分析:

9、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时,需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概括总结得出答案。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我”在这雪夜里,斥责“仇人”的想法慢慢消失,心也随之释然,表明了作者的心境随着老大妈的话而逐渐改变。“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一句,可以理解为“我”明白了误解和诽谤不可避免,但重要的是当事人怎么去看待它,只要问心无愧,任凭他人再怎么诽谤也无济于事。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谣言定然不攻自破;选择原谅那些误解和诽谤自己的人,既能让自己活得阳光,对那些诽谤的人也是一

10、种拯救。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点睛】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无论是理解词语的含义,还是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都要理解文章中心,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出作者的写作倾向。答感悟类题,也应在充分理解中心的基础上,给人带来的感悟,要从理论的高度来答,答出普遍性的东西,指出正确的方向。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年6

11、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

12、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

13、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

14、红,就能很好地图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

15、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8.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A 8. 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错,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分析不当,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在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并非在内容上也做出改变。D项,“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且由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