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王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259799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王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王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王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王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王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档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蓑笠,备雨服。”说明是充当雨具之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蓑和笠的关系,如同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而不是草。而且“蓑”晴雨两用,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署。蓑草的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

2、状,所以用来制雨衣,雨水不易渗透。其为贱物,轻易可得,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那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称“油衣”、“油帔”。晋书恒玄传:“(刘)裕至蒋山,使赢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除蓑草、油绢外,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加工整理,也可编织成雨衣,俗谓“棕衣”。唐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诗:“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3、”与此类似的材料,还有油葵叶,也非常适宜制作雨衣。清李调元南越笔记中就有详细记载:“油葵生阳江恩平大山中,树如薄葵,叶稍柔,亦日柔蔡,取以作蓑,御雨耐久。”这种雨衣仍以农夫、渔人所着为多。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宫廷内臣所穿雨衣,据刘若愚明宫史记:“用玉色深蓝官绿杭触或好绢,油为之,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今无矣。有斗钵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御前大臣值穿红之日,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贵族男女的雨衣,则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取名为“玉针蓑”。红楼梦中,责公子贾宝玉就穿这种雨衣。第45回:“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道:那里来的

4、这么个渔翁?”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斗笠则是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讲究的以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笠面再涂上榈油。有些地方的斗笠,由上下两层竹编菱形网眼组成,中间夹以竹叶、油纸。“或大或小,皆顶隆而口圆,可芘雨蔽日,以为蓑之配也。”(国语)斗笠,又名箬笠,“楚谓竹皮曰箬”。有的斗笠,以葵叶铺陈笠盖,因而称之为葵笠。有的则以笋壳夹于竹篾中。1. 下列对“蓑衣”的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蓑衣的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起初人们用蓑草编织成蓑衣,裹住身子,抵挡风雨的侵扰。B.

5、 关于人们穿蓑衣的情况,早在诗经小雅无羊就有记录,可见在当时蓑衣就已经被充当雨具之用了。蓑衣既能避雨,也能遮挡烈日。C. 蓑衣的制作材料是蓑草,这种草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雨水不易渗透,所以用来制雨衣非常合适。D. 后来,雨衣的制作材料日益丰富,用蓑草制成的蓑衣就只有农夫和渔人在使用了。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蓑笠和笠的关系,就像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斗笠的制作原料是竹篾、箭竹叶等,有尖顶和圆顶两种类型。B. 蓑衣是一种具有平民性的雨具,因为它的制作材料可以轻易得到,并且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C. 随着社会的发展,雨衣的制作材料也在

6、不断的发展,由最初的蓑草,到后来的油绢、粗麻、棕丝、油葵叶等。D. 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宫廷内臣所穿雨衣,也有用好绢或蚕茧纸做成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雨衣有多种,如蓑衣、棕衣、油衣、玉针蓑等,这些雨衣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所用材料日趋多样化,其制作亦日益考究。B. 笠是蓑之配,可晴雨两用。斗笠是其中悠久的一种,通过国语、红楼梦可以看到,从战国到明清都在使用。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的就是渔翁穿蓑衣戴斗签的情形,此中的蓑衣应该是由油葵做成的。D. 古人遇雨,最初不分尊卑,都穿蓑衣;但后来出现分化,宫廷贵族穿的往

7、往是油衣、绢衣、玉针蓑等高级雨衣,普通百姓穿的往往是蓑衣、棕衣等雨具,且以农夫渔人居多。参考答案:1. C 2. B 3. C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错,原文是说“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而编织加工成挡雨的工具是在以后;B项,“蓑衣既能避雨,也能遮挡烈日”错,原文“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暑”说的是“笠”;D项,“只有农夫和渔人在使用”错, “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点睛:考核概念的题

8、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并且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错,原文是说“在很长时间内”,丢掉了这个时间限制。此外“只要” 和“都”绝对化。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文章的观点的概括。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

9、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此中的蓑衣应该是由油葵做成的”错,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应该是由蓑草做成的。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H7N9病毒来自鸟禽病毒基因重配“病毒基因重配是自然界很常见的现象,不同病毒可以通过宿主之间的接触交换基因片段。”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文军说。该实验室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在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相似,浙江鸭群中的病毒再往上追溯,又与东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基因相似;N9片段与东亚地区野

10、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相似。其余6个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与H9N2禽流感病毒相似。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此次疫情之所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可能是因为亚欧大陆迁徙的携带H亚型(包括H7N3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经由韩国等东亚地区),和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携带的H9N2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配而产生。”从事生物信息分析的副研究员刘翟说。对于此前有媒体称H7N9病毒是“中韩混血”,刘文军纠正说,野鸟是不断迁徙的,不能说H7N9病毒是两国混血。该团队的研究结果还显示,H7N9禽流感

11、病毒暂未发现在猪群中的进化痕迹,暗示了猪在这次病毒基因重配中未发挥中间宿主的作用。具体结论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证实。按照传统经验,一般的禽流感病毒,不管在禽类中是低致病病毒还是高致病病毒,都较难感染到人,一般经过人的呼吸道即被阻止。但最近的现实和研究均揭示,原本在禽类中流传的病毒,或经过中间宿主猪产生基因重配,感染到人;或直接由禽到人。这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即直接从禽到人。这种在禽类身上呈现弱毒性的病毒,在人身上却极具破坏力,病毒在人的肺部疯狂复制,造成感染的人30%以上的死亡率。据介绍,被作为病毒名称的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片段非常重要,是流感病毒表面上的两种糖蛋白突起,

12、其中血凝素(HA)像是病毒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的钥匙,神经氨酸酶(NA)可以破坏细胞的受体,帮助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HA可分为16种,NA可分为9种。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现实中已发现130余种。“按照病毒构造机理,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像一个团队协作作战,分为三个步骤:血凝素(HA)突破人身上的宿主限制;神经氨酸酶(NA)帮助病毒破坏细胞受体从而使新复制合成的病毒扩散,剩余的6个基因片段协作,完成病毒大量在细胞体内复制的过程。”刘翟说,“三个步骤的配合缺一不可,哪一个失衡,都可造成病毒力量弱化,对人体难以起到杀伤作用。但不幸的是,在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中,这三个步骤高效配合,对人

13、体产生了极大破坏。”该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并造成高死亡率,可能源于病毒变异。目前已观察到N9的变异,其基因片段比一般的N9基因片段短一些,但尚不知这种变异导致何种具体后果。刘文军指出,目前要想研究出针对各类流感的疫苗仍存在困难。因为流感变异速度非常快,很难预测会发生哪些变异。同时,疫苗也不能滥用,否则可能会加快病毒变异速度。对于下一步的研究,刘文军表示,将继续追踪研究H7N9的感染机制,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04月11日)11下列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H7N9禽流感病毒由8个基因片段组成,其中H7

14、片段全部源自中国浙江鸭群中的禽流感病毒,N9片段则源自东亚地区野鸟中的禽流感病毒。B. 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由欧亚大陆迁徙的野鸟携带的H亚型病毒与长江三角洲的鸭群、鸡群携带的H9N2禽流感病毒尽心基因重配产生的。C.H7N9禽流感病毒除H7和N9两个基因片段外,其余6个基因片段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所携带的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相似。D.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尚未发现在猪群中进行进化的证据,因此,研究者认为猪在这次病毒基因的重配中,可能没有发挥中间宿主的作用。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H7N9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上显现的是弱毒性病毒,而在人身上却破坏力极大。这种病

15、毒对人的肺部造成严重破坏,导致30%以上的死亡率。B. H7N9禽流感病毒之所以能感染人类并造成很高的死亡率,源于N9的变异,目前已经观察到的是基因片段比一般的N9基因片段短一些。C. 被作为病毒名称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两个基因片段,是流感病毒表面上的两种糖蛋白突起,它们对病毒的入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流感病毒入侵分三个步骤:首先血凝素突破宿主限制,然后神经氨酸酶破坏细胞受体,最后其他基因片段完全在细胞体内大量复制。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通的禽流感病毒一般不会感染到人,一般经过人的呼吸道就被阻止,而H7N9禽流感病毒却直接从禽到人,这是之前没有过的。B.为应对H7N9禽流感病毒,应追踪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以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加快疫苗的研制工作。C.因为禽流感病毒变异的速度非常快,科学家也很难预测会发生怎样的变异,因此很难及时研制出能够防治各种流感病毒的疫苗。D. H7N9禽流感病毒被称作“中韩混血”是不确切的,因为东亚地区野鸟是不断迁徙的,要经过好多国家,不只是经过中韩这两个国家。参考答案:11、A(“H7片段全部源自中国浙江鸭群中的禽流感病毒”不准确,根源在于东亚地区野鸟中禽流感病毒。)12、B(“源于N9的变异”错,原文是“可能”,后果尚不知道。)13、A(“这是之前没有过的”错,原文是“但最近的现实和研究均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