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毛坦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259737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毛坦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毛坦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毛坦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毛坦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毛坦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儒学对全球化时代意味着什么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他的思想在那样遥远的年代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今天,为什么又要提起他呢?他的那些看上去十分有利于绝对统治和无条件服从的说教,曾经使他成为亚洲专制统治者们维护专制统治的有力工具。但除此之外,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他的言论还有什么意义吗?毕竟他根本不了解技术进步,我们又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我们来说,昨天的智慧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对他而言,孝子就是要“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那么,我们这个全

2、球化的世界可以从这样一位圣人那里学到些什么呢?目前,一些东西方学者纷纷撰写文章,论述孔子的思想遗产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些学者认为,当今社会的松散和不和谐与2500多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实际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尽管两个时代的外在表现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也应当更多地遵从“礼”。“礼”通常被理解为“礼仪”“礼节”,但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韩载鹤认为,它应当理解为“学问、教养、自律、克制和合法性等”。他认为,“礼”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的一部不成文宪法,是对政府专制主义的一种约束。他说:“礼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一旦现代东亚国家的国民开始效仿以前的儒家官员,像他们那样先以合乎礼法的行为规范律己,那么,他们的国

3、家将成为宪政国家。”也有人怀疑,全球化体制是否能够接纳除了大众娱乐和大众消费之外的文明化价值观。北欧亚洲研究协会的研究员盖尔赫尔伯森提醒人们,全球化有可能导致一种倒退,即个体、私人利益至上。因此,他说:“全球化可能成为比极权主义思想更可怕的民主敌人。”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退出因特网,翻开尘封已久的论语呢? 也许确实应该。赫尔伯森援引了最近在韩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在这项调查中,89%的受访者都认同儒家的为政者应有“为民父母”的思想。91%的人对“政府的目标应当是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一符合正统儒家思想的观点表示赞同。而87%的人与孔子一样,认为理想社会应该是“天下大同”。当然,这只代表韩国这个受儒

4、家思想影响极深的国家的情况。但赫尔伯森说,在丹麦进行的一项类似调查中,“出人意料的是,有75%的丹麦受访者同意天下大同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赫尔伯森说,这至少说明,“如果能向人们教授这样一种社会道德观,其核心是以人们的家庭情感模式为基础的礼,那么儒家思想将给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提供极大的帮助”。1.根据原文,以下对“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是指学问、教养、自律、克制和合法性等。B“礼”是一种社会道德观,它以人们的家庭情感模式为基础。C“礼”属于正统儒家思想,它是“礼仪”“礼节”的意思。D“礼”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的一部不成文宪法,是对政府专制主义的一

5、种约束。2.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2500多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与当今社会的外在表现千差万别,但松散和不和谐有着很多相似之处。B现代东南亚国家的国民开始效仿以前的儒家官员,像他们那样先以合乎礼法的行为规范律己,这些国家不久将成为宪政国家。C在韩国进行的一项调查中,89%的人都认同儒家的为政者应有“为民父母”的思想,87%的人认为理想社会应该是“天下大同”。D虽然丹麦不如韩国那样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但在类似的一项调查中,也有75%的受访者同意“天下大同”的思想。3.根据原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昨天的智慧在今天已经过

6、时了,比如孔子的“孝”的观念。B因为孔子根本不了解技术进步,所以专制统治者用他的言论说教作为维护专制统治的有力工具。C如果能向人们教授以“礼”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观,那么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将变得有序。D当今社会是松散和不和谐的,我们应当更多地遵从“礼”,政府的目标应当是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参考答案:1. C 2. B 3. D1. (“礼仪”“礼节”只是“礼”的通常理解,作为孔子思想的精髓,并不能代表孔子思想中“礼”的全部内容,所以C项错误。)2. (原文是“一旦现代东亚国家的国民开始效仿以前的儒家官员”,说明还未开始效仿,而该项将未然说成了已然。)3. (A项,原文是“昨天的智慧在今天看来已

7、经过时了”,并不是肯定的说法;B项,两个分句没有因果关系;C项,原文是“将给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提供极大的帮助”,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

8、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

9、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

10、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

11、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

12、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3分)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C“黄沙直上白云间”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白云间”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

13、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可能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读诗作时,更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D人们对凉州词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

14、”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参考答案:1D。(D项所说的是一种结论,这种结论以应取“黄沙直上”的结论为前提,所以颠倒了依据与结论的关系。)2 B。(B相对应的语句在第二段,原文中“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是沈祖棻的结论,“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这一结论是作者推测出来的,并非沈祖棻的结论。)3A。(“黄河远上”是近300年来才出现的,而后取代“黄沙直上”,选项中“一千多年来”与此不符。)3.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书法

15、:立象以尽意易经系辞提出的“立象以尽意”客观上应是中国书法遵循的根本原则。“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由此衍生出物象、升象、意象、大象等名词。阴阳二气,相摩相荡,有而未形之时的混沌之“象”,谓之“大象”。汉字具有非常精密、细腻的结构感,本身已经在“立象”,书法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更大的拓展。书法无限拓宽单字结体的变化,而且字和字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排比,而是穿插错落,艺术化地组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浑然一体的“象”。这种书法之“象”更接近“道”的混沌。运拉毛笔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用柔”思想。相对于“用刚”而言,“用柔”手段更为含蓄、复杂、细腻,更难以把握。“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柔软特性使书法的线条知云烟变幻,有一种弥散着的特殊张力,这非常契合于“道”。这样,文字之“象”乃升华为书法之“象”。书法的“立象”也就是一种“造型”,是一种视觉性的艺术,通过视而可见的形象化的东西寄托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愉悦。“象”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所以,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