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安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108377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安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安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安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安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安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师”陈寅恪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国学大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末代皇帝的读书顾问,于是陈寅恪就给学生们送了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可见陈先生的幽默。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陈寅恪自小博闻强记,打下

2、坚实旧学基础,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他学习了梵文、印地文、希伯莱文等22种语言。在德国,陈寅恪的资料很少,因为他有自己的主见他不要学分,完全是一种中国传统文人游学。陈寅恪说,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终生没有文凭的陈寅恪, 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要介入世界学术的大潮流,否则的话你没有办法跟人对话,你必须通过镜子才能了解自己。每逢上课,陈寅恪总是抱着很多书,吃力地走进教室,他讲授佛经文学、

3、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黑布包裹着的。他的讲课旁征博引,慕名而来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听课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少,但他的学生,都一定是后来的大家。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把中国的学术提升到一个很新很高的领域。陈寅恪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但陈寅恪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对传统语文充满自信。193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应系主任之邀出考题,除了一篇命题作文,只有一个三字对子,上联_“孙行者”。北平沦陷,陈寅恪流亡云南。藏书悉数焚毁在战火中,陈寅恪在几乎汉有参考书籍的

4、情况下,仅凭记忆,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大灾难面前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到岭南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中山大学任教。陈寅恪有无边的勇气,到广州五年后,陈寅恪放弃熟悉且擅长的国学领域,开始了学术转向探索明清的历史和文化,写就两部经典:他用口述方式撰写论再生缘,对明末清初杭州女诗人陈端生著的,讲述了元成宗时尚书之女孟丽君的悲剧故事进行评点考证;在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为一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倚门卖笑的奇女子柳如是立传,赞美她在明末清初,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陈寅恪浸润在

5、自己那个纯粹的学术世界中,他拒绝为官,说那样会影响自己思想的自由。他坚持用文言文写作,他还倔强地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甚至不允许别人改动一个标点。陈寅恪以此表彰其学术思想“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最后的7年,大部分时间是不能站立的,他在一次洗澡时摔跤骨折。长年卧床,妻子唐筼又竭尽全力护理丈夫。陈寅恪葬于江西庐山。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垂范着后世的中国,学术思想,影响至今;毫无疑问,陈寅恪先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A陈寅恪因为不在意那些所谓学历,只是以

6、一种传统文人游学的方式留洋就学,所以虽然有多年留学经历,却终生没有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B陈寅恪虽然有西学经历,但更看重国学。193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时,他出的考题只有一个三字对子“孙行者”,成为一时佳话。C陈寅恪一生为国学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是学术领域的有重要地位的大师。D陈寅恪通过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以明末清初的孟丽君和柳如是为描述对象,赞美她们在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E陈寅恪多年眼疾,后来又摔跤骨折,长年卧床,妻子唐筼竭尽全力护理丈夫。陈寅恪经常教育子女要孝敬自己母亲,表现了他们夫妻间的深

7、爱。5文章说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影响至今,他的学术思想是什么?6为什么不管是本国培养的学者还是有留学经历的学者,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4CE5中国学术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要介入世界学术的大潮流。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对传统语文要充满自信。学术要有“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6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清华四大导师之一。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有宽阔的学术视野。陈寅恪的研究,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把中国的学术提升到一个很新很高的领域。撰述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

8、史述论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经典。他的学术成就,垂范着后世;学术思想,影响至今;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应从陈寅恪的成就、影响、地位等方面筛选信息。4C3分,E2分,A1分,答BD不给分。解析: 4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A项,因为“没有文凭,从而形成宽阔的学术视野”,因果关系牵强。文章第五段说的是“终生没有文凭的陈寅恪, 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文中是转折关系。B项,文章第九段说的是“1932年,清华

9、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应系主任之邀出考题,除了一篇命题作文,只有一个三字对子”,陈寅恪出的考题还有一个命题作文。D项,孟丽君不是明末清初人。文章倒数第四段说的是“陈寅恪为一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倚门卖笑的奇女子柳如是立传,赞美她在明末清初,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5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文章说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影响至今,他的学术思想是什么”,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应先找到“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影响至今”这句话的所在位置,这句话在文章最后一段,这就要求考生到上文筛选陈寅恪的“学术思想”。文章倒数第三段“陈寅恪以此表彰其学术思想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倒数第七段“陈寅恪至死都

10、坚持用文言写作。但陈寅恪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对传统语文充满自信”,倒数第十段“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要介入世界学术的大潮流,否则的话你没有办法跟人对话,你必须通过镜子才能了解自己”,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对于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

11、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比如本题中,考生要抓住题干中“学术思想”这一筛选依据,再依据“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影响至今”这一内容确定答题区域,最后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进行筛选。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不管是本国培养的学者还是有留学经历的学者,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第一段说“陈寅恪,

12、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国学大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第四段“陈寅恪自小博闻强记,打下坚实旧学基础,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第八段“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把中国的学术提升到一个很新很高的领域”,第十段和第十二段写其创作的作品,文章最后一段说“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垂范着后世的中国,学术思想,影响至今;毫无疑问,陈寅恪先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点睛:对于此类题目,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

13、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引文,“不管是本国培养的学者还是有留学经历的学者,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句话在文章第三段;然后分析其原因,考生可以把文中对陈寅恪做出评价的内容圈出来,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秋天的心林清玄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

14、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也可有可无,而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殖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来计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已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了,他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令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中还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

15、相关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都翻烂了。这使我从小对农民历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泛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也

16、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夏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那个秋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