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

上传人:HB****F 文档编号:241885286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用石子铺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生成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坐:因为。枫林晚:黄昏时的枫树林,枫树林的晚景。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红于:红过,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过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径小路上到寒山的远处;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竟然还有人家。 停下轿来,是因为宠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秋霜染过的枫树叶,

2、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押韵:二四句押韵:末字是:家ji,花hu,都有相同韵母a,而且二字在广州话中也是同运的,所以是押韵。对仗:一二句和三四句都不对仗。七绝同意不对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曲折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看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惧。有人家三字还照看了

3、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欣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黄昏之景。2因为黄昏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相互辉映,枫林才非常秀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黄昏,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宠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看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艳丽,而

4、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予,因此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赠刘景文 北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举,并以诗唱歌酬往来。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方荷叶伸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旧。傲霜:不怕霜动寒冷,顽强不屈。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肯定要记住。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

5、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肯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直译: 荷花凋谢,已经没有了那像向上托举的雨伞一样的荷叶;菊花凋残了,但还有那傲寒斗霜的花枝。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必需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押韵:二四句押韵,末字是:枝zh,时sh,都有相同的韵母i,而且二字在广州话中也是同韵的,所以是押韵。 对仗:一二句对仗:荷对菊,名词对名词;尽对残,形容词对形容词;已对犹,副词对副词;无对有,动词对动词;擎对傲,动词对动词;盖对枝,

6、名词对名词。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尽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受,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剧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方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消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舞伴侣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

7、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 直译:萧萧声的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阵阵秋风吹动牵动了游客思念家乡的情怀。知道有儿童用细长的棍子拨动蟋蟀捉蟋蟀;深夜里篱笆旁边一盏灯正亮着。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绝诗。 押韵:第二四句押韵,末字是:情qng,明mng,都有

8、相同的韵母ing,而且在广州话中也是同韵的,所以是押韵。其实第一句也是押韵的,声shng,eng与ing是近音韵,都是平声韵拼音一二声,而声、情、明三字在古汉语和广州话中都是同韵的。声情明三字在平水韵中同属于下平声的【八庚】韵部。 对仗:不对仗,七绝同意不对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

9、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中断:中间断开,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到此,来到这里。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转变,并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天边。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互相对峙zh;一只小船从天边驶来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闲驶来,好像来自日出的天边。 本

10、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绝诗。 押韵:一二四句押韵:各句末字分别为:开ki,回hu,来li,双韵母押韵,都有相同韵母i,是押韵。对仗:一二句算是对仗:天门对碧水,名词对名词;中对东,方位词对方位词;断对流,动词对动词;楚江开对至此回,短语对短语。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概;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奇异壮丽,表达了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自由洒脱、自由自由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

11、,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颖的意趣。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潋滟lin yn: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异。欲:可以;假如。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熠熠yy,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覆盖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模糊的景色也是特别奇异秀丽的。 假如把秀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与她的容颜互

12、相适合得体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绝诗。 押韵:第二四句押韵,末字是:奇q,宜y,都有相同的韵母i,所以是押韵。 对仗:第一联对仗:水光对山色,名词对名词;潋滟对空濛,形容词对形容词;晴方好对雨亦奇,短语主谓结构对短语。 赏析:这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即洞庭湖,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月光照射在湖水上

13、反映出来的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再认真打磨而成。查阅多种书籍得知,此句意思有几种解释:一说是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意即水平如镜;二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三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犹如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笔者认为,说法一站不住脚,因为未经打磨的铜镜不会平滑光亮,哪来来的水平如镜?第二种说法也不妥,虽然湖面无风,水平如镜说得通,但脱离了未磨二字。因此笔者认为第三种说法最贴近的原意。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安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

14、照射在湖水上反映出来的光和秋天的明月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迷迷蒙蒙的湖面犹如未经磨拭sh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那湖中的君山就似乎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绝诗。 押韵:一二四句押韵,押近音韵e和o,韵脚字是:和h,磨m,螺lu,和磨螺三个字在韵书平水韵中属下平声的【五歌】韵部,也就是说是同韵的,在广州话中也是同韵的,所以是押韵的。 对仗:对仗不明显,七绝同意不对仗。 赏析: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宠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非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安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眺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比方,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