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41882193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优秀科研论文报告 摘 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朗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带动着其他能力的提升。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它的作用在理解课文内容、做文章理解题以及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独特思维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如果学生长期不重视朗读,缺少朗读能力,不但学习效率会下降,而且从长远看来,会造成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的不理想。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朗读能力是初中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完

2、成教学目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如果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能够达到大多数学生都拥有着良好朗读能力的效果,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朗读。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中,朗读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初中生的朗读能力提升了,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而且对于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的掌握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如果拥有较高的朗读能力,就可以使得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 一、做好示范朗读 在实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做到有感情朗读。有感情朗读与普通朗读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让学生

3、寻找感觉。教师的有感情范读,能够让学生对有感情朗读产生一个强烈的直观感受。通过聆听教师标准的朗读,学生能够对课文形成准确的理解,找到自己在朗读中的改进方向,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朗读教学中做好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中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如果只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 也不明显。这个时候,教师通过自己的范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就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参照,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可以感受到文本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产生较为恰当的情感,进而带着感情朗读。 二、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朗读既能让学生透彻体会课文情感,又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荡涤。让

4、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课文所迸发的强烈情感,从而就会在要点居中的基础上产生更深的理解,这种紧扣课文要点并且要点明确的朗读将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记忆。 例如,教师在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一课内容时,就可以紧扣白求恩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心要点,对相关段落和字眼进行反复品味,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表达出的强烈情感。通过这种对重要情节的反复揣摩和理解,将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认知,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阅历。在学生进行朗读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课文的关键点,以此来深化对整篇课文的理解。 朗讀中紧扣要点内容深入体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受。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细心品味

5、课文中停顿、语速等方面的细微变化,结合课文的要点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课文所传达出来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朗读所带来的内心体验。虽然反复朗读看起来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活动,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反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反复,学生更多地领会到文本内在的含义,这样就促使他们在朗读的时候想方设法地将这些含义表达出来,从而提升朗读的层次,使理解文本与朗读文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反复阅读并不是机械地重复,反复阅读所追求的是阅读水平的逐步提升,是对文本理解的逐步深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不断进阶。也就是说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这样的追求,只有明确了这样的追求目标,反复阅读才

6、有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意义。 三、创新多样朗读指导,促使能力提升 在日常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重视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情特点,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不同形式的课文朗读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精准的方法指导,在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体验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采用竞赛朗读的形式,比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话,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比比看谁的朗读更有感染力,七年级的学生表

7、现欲都比较强烈,会积极参与到朗读竞赛中。在一些抒情散文、写景散文的诵读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渲染情感基调,通过背景音乐的播放,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景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悟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达到陶冶学生思想品格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指导朗读前通过录音播放音乐,用抒情的语气描述春天,然后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中将学生带入到思维和情感的境界中,鼓励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在实际朗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停连、重音、语调及节奏等技巧,通过技巧的传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如在停连技巧传授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句子让学生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强调和突出的方式重读句子,读出语言的抑扬顿挫感,传授学生对升降调、平调和曲调不同语调的感受。教师要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传授学生不一样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促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比如,古诗词教学中的节奏韵律方法,教会学生将诗歌的情感意蕴读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语句停顿和节拍划分,由此增强其实际朗读水平。 结束语: 总之,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为朗读教学增添色彩,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的朗读能力稳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