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民族初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1881203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民族初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民族初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民族初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民族初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民族初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课外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阅读屈原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洇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地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

2、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

3、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借文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了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充斥的社会,是

4、你在时时提醒我,记着仍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那些我们时不时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类似于你的方式在日渐冷漠的街巷里蹀躞吗?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虽然这是千年以后的事。这也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一样遭际不幸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不为人知。现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画宠坏了的眼睛是不屑于咀嚼这些倾诉的。由此,我也常常在阅读你之余,掬一捧清泪,为那些无声消逝了的生命。在光影斑驳的现代社会,固守住我生命里那些最为本真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16第五段画线句“这或许是

5、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中的“不幸”和“幸运”分别指什么?(4分)答:_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四段中“另一种人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5分)答:_18文章使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_参考答案:16、答案:“不幸”指屈原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或“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无奈自杀”);“幸运”指屈原的作品和人品名垂千古。17、答案:在光影斑驳的现代社会,不随波逐流,固守生命里最为本真的东西,像屈原一样有崇高的理想和滚烫的爱国心。18、答案:使用第二人称如同和屈原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尽情地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敬佩和人生的感悟,也使作者的感情更真实感人。

6、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草原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牧业文明”,特别是以群牧形态为主的生存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无论是狩猎还是放牧,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采取群牧的自然方式,以实现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群牧的生存方式不仅仅缘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还由于征战的需要。猎牧的生存方式塑造了草原人独特的品格,艰苦的草原生活境况铸造了他们强韧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应当强调的是,草原文化的“牧业”更突出的是具有依托自然的以游牧为主的群牧形式。这种群牧意识的产生,是狩猎文明的进步,它不仅大

7、大提高了生产的能力,也为草原人从狩猎文明走向畜牧文明提供了智慧与经验。从狩猎发展到游牧,体现了生产方式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的生存能力的不断强化,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从考古学角度看,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文化伴随草原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早期铁器时代以前。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这种以压制、剥制、琢制和磨制相结合制作的细石器,反映了北方草原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具有草原民族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草原文化中的细石器不是单一的,其共存的文化因素至少还有两种,即“复合式工具”和骨角器。前者主要指用石片、骨角器和木质工具等非单一材料,组合

8、或配套制作的复合式工具,有复合式刮削器、镶嵌石片和骨片、骨角、蚌器相结合的复合工具等。与草原细石器文化共存的又一考古学现象是骨角器的发达。据考古发现,与细石器共存的遗址往往有用兽骨与兽牙以及鱼骨、蚌类和兽角制作的工具和大量装饰品。这些都标志着草原文化开始形成。草原文化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它依托的主要文化载体,在观念形态上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由其生存模式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直接将群牧形式的草场、水源和牲畜转化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形态肉、乳及相关皮革制品,其生产过程更具有依托自然的直接性。草原文化的载体,即无论是自然草场还是水、空气和阳光,特别是草原和

9、水这两个基本生存条件,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更少有人工改造和加工而形成变异的,可称为原生性的生态经济。这既是草原文明朴素性、原始性的一面,也是它优越性的一面。草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人粪生活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来看,草原民族的衣着以皮革、兽毛编织品为主,它是草原民族与肉乳并存的重要的副产品。众所周知,草原民族的食,以肉、乳或兽产品互易的农产品为主,具有原始生态的意义;草原民族的住,是逐水草而居,“穹庐为室毡为墙”,这是草原文化的建筑特色,这种草原式的居住方式具有建筑耗材少、无污染、节省能源的特征;草原民族的行,以牛、马、驼、羊为主,连依附它的车仗也都具有原生性,在现代工业

10、文明出现以前,它是人们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总之,草原文化是较早形成的一种文化类型。 1下列关于“草原文化形成标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原民族“群牧意识”的产生、“群牧形态”的形成,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B草原民族从旧石器晚期到铁器时代一直使用了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细石器。C草原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较,更具有它的优越性的一面。D草原民族生产生活的直接性、原生性和协调性使其文化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2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群牧形态”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草原民族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B草原民族必须依靠群体的

11、力量来实现草原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C草原民族必须以自然为依托、逐水草而居,进行游牧生产,并且四处征战。D草原民族的群牧形态提高了生产能力,为其从狩猎走向畜牧提供了经验。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草原文化的“牧业”具有依托自然的特点,而农业文明、渔业文明则不具有这个特点。B草原文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草原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水平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方面。C“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也是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D草原民族的皮革、兽毛编织品等一些副产品和农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具有原生态性。参考答案:1. C 2.D 3.B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12、3题。(每小题3分)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是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的。一方面,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而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会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可以说,文化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的经济、社会、政治功能的放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创新文化指的是以创新为意旨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的最终形成。它

13、既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即创新观念文化;亦指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文化环境,即创新制度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塑造创新主体的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它是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切创新活动的思想与社会文化基础。文化创新虽然与创新文化的含义不同,但是二者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文化创新是创新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而创新文化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文化创新的终极目标。我们知道,创新制度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而创新制度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度创新。因为,文化创新既包括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而文化

14、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可以以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制度内容。同时,文化创新又在创新型国家体系中担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文化创新是其他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其他方面的创新无不渗透着文化创新,体现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才有利于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第1页 共8 页 第2页 共8页共文化创新虽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起着一定的精神基础、

15、智力之源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部门创新形式,它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都以创新文化为精神基础和智力之源。因为,创新是以已有文化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既受制于文化而又创新文化。创新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它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没有传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文化创新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又以创新文化的形成为目标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一种新的创新文化环境的形成是文化创新追求的理性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素养,这就是文化创新的理论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创新文化的最终实现。(节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9月24日,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创新文化,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