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模板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41878227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模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模板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一起看看初中生愚公移山教案!欢迎查阅!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2文言文的诵读。3.辨析文言词语。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顺畅诵读文言课文。难点:辨析文言词语。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太行(hang)万仞(ren)惩(cheng)塞(se)汝(ru)曾(zeng)诸(zhu)箕畚(ji ben) 荷(he)孀(shuang)龀 chen 叟(sou)匮(kui亡以应(wu)厝(c

2、uo雍(yong)2.熟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全文。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2.导语愚公移山一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 革命的胜利。三、正课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也可听

3、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正音。) 2朗读停顿的指导。(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3)关于句中的停顿。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3.请学生翻译课文。翻译方法指导;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根据文言 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

4、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切”可改为“丈”。当然,“侧”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例”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

5、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在学生翻译时,老师可穿插提问重点词语的解释。者:相当于“的人”。面:面向着,名词用为动词。毕:全。险:指险峻的大山,形容词用为名词。其妻:其,代词,他的,指代愚公。以君之力:以,介词,凭,靠。之,助词,的。遂:于是。箕畚;用箕畚装土石,名词用作状语。笑而止之:而,表修饰,相当于“着”。之,代词,他,指代愚公。毛:草木。加增:加大增高。自此:从此。愚公移山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掌握愚公精神。(二)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

6、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寓意及愚公精神。三、教学难点: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讲解法六、教学设计与内容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3分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呢?(生:听过。)那我请位同学为我们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生:这个故事讲得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有一天,乘老师不在屋里,便悄悄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的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就觉得很纳闷,就上前问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呢。”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

7、,怎么可能磨成细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再联想到自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变转身回到书屋努力学习。从此,他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图强,用功学习。)讲得非常好。那你们知道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生: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没错,这则故事告诉的正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应该也做得到。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则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认真体会一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二、文学常识(2分钟)从文中注解我们看到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

8、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很多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愚公移山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寓言: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三、字词(4分钟)下面大家先自由朗读一篇课文结合文章注释将不懂得读的字注上音,如果注解中没有,就先划出来,等一下我们一起解决。?大家都读完了吗?(生:读完了。)那你们有哪些不会读的字词呢?(生: ?)(在这篇课文中以下字词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万仞(rn) 惩(chng) 塞(s) 迂(y

9、) 荷(h)担者 箕畚(jbn)穷匮(ku) 亡(w)以应 厝(cu) 孀(shung)妻 龀(chn) 叟(su)?(结合注释解释:塞:多音字,阻塞。 荷:多音字,扛。 亡:通假字,通“无”。 ?)四、朗读课文(2分钟)接下来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篇课文,看看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故事?五、疏通文意(8分钟)大家读得非常好,大家读完了这篇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疏通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家结合文章注释看下文中有哪些字词句是大家有疑问的,现在大家跟同桌互相讨论,试着翻译一下整篇课文。(?)大家都看完了吗?有没有哪些字词句在你们讨论中没能得到共识或不能让你给理解的呢?(可能会有疑问,根据学生提出一一解答。)

10、因为这篇文章的字词比较容易理解,我就不多说了,就请4位同学为我们翻译一下这篇课文吧。(本文为自读课文,全文大意由学生自己疏通,教师只从旁指点即可。)【生1: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生2:北山有一个愚公,年纪将近有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

11、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就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簸箕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生3:河曲的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

12、有话来回答。生4:山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根据学生的翻译,对于翻译不到位的地方稍作解释。) (在翻译其间结合课后练习二分别点出一词多义字“方” 、“且” 、“曾” 、“固” 、“亡”等。)六、总结(1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较完整的知道了整篇课文所叙述出的寓言故事。在下节课上我们将深入了解整篇寓言故事以及它所叙述的道理。对于愚公与智叟这两位主人公也将作出详细的解说,所以请同

13、学们课后认真思考下这篇寓言通过愚公与智叟这两位主人公向我们诠释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愚公移山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实录(一)媒体辅助,导入新课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示例: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

14、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多媒体展示内容如下: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一词多义方: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

15、不能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焉: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之: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翻译下列句子: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投渚渤海之尾。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五幅:神灵移山图(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辩题:愚公、智叟到底

16、谁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反方: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讨论交流。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