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徐埠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1870667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徐埠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徐埠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徐埠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徐埠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徐埠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参考答案:B2.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2、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考点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3.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4、大一统”的理念,A正确;天人感应思想、民本仁政观念、封建迷信思想等三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BCD。所以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理念4. 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民贵君轻 天人感应 心外无物 君权神授A B C D参考答案:C5.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参考答案:D6.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参考答案:A7.

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运动,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参考答案:C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l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参考答案:A9. 从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正确的认识: ( ) 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具

6、有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没有规律可寻。改革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A、 B、 C、 D、 参考答案:A10. 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A社会契约论B论法的精神C理想国D纯粹理性批判参考答案:A11. 梭伦原是一个破产的贵族,后来又以经商起家。在他遗留下来的短诗里,曾经这样写道:“财货唯吾愿,宁轻不义财。”这表明A.梭伦试图恢复旧秩序 B.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工商业已有发展C.梭伦极力反对工商业发展 D.梭伦奉行重义轻利思想参考答案:B12. 梁启超在变法

7、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参考答案:B13. 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现代俄国政策”是指A、资本主义政策 B、中央集权政策C、发展工场手工业政策 D、欧化政策参考答案:C14. 1931年纵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

8、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左”倾激进主义错误【名师点睛】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党内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一)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 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二)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三)以

9、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其“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否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思想,剥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进攻中,犯有冒险主义错误,防御中犯了保守主义错误,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斗

10、争的失败及红军长征初期的失利.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15.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事实的是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B.监察御史,监察百官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相的是明太祖,不是明成祖,故A项错误;都察御史的职责是监察职责,故B项正确;内阁不

11、能统帅六部百司,故C项错误;废除丞相,皇权高度集中,政治并没有清明,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16. 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了幕府统治基础的是( )A、废藩置县,剥夺旧统治阶级特权 B、废除买卖土地禁令,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参考答案:B17.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机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机械特色不同 B. 通讯工具不同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参考答案:C18. 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

12、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参考答案:A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 1953 年,材料中提到了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故 A 最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 1954 年,时间不符,C、D 与材料内容不符。19. 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

13、,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参考答案:D略20.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通过于A1949年 B1950年C1953年 D1954年参考答案:D21. 宋淳熙二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论及教人,元晦(朱熹字)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鹅湖之会”对此争论的主要分歧是A.“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C.“理在气中”和“气在心中”D

14、.“格物致知”和“致良知”参考答案:A【解答】“鹅湖之会”是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可见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故正确。二者均属于唯心主义,故错误;和不是二者分歧主要所在。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