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资源《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教案目标〔 一〕 学问目标 :1、熟读课文 , 把握“耸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地读音和字形;2、懂得“玲珑、强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3、回忆说明文相关学问 . 〔 二〕 才能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依据作者地游玩路线 , 画出故宫地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地说明次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 , 熟悉并学习方位词语地精确运用 , 找准作者地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写作技巧 . 〔 三〕 情感目标 :明白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地特殊风格和宏大成就 , 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 增强同学民族骄傲感 .教案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 , 明白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地说明次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案难点1、熟悉并学习方位词语地精确运用 , 找准作者地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写作技巧 .课前预备同学:熟读课文 , 圈出不会读地字词 , 并依据作者地游玩路线 , 画出故宫地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视频课时支配2 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 , 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地带领下游玩了苏州园林 , 领会了江南园林地温婉细腻 , 观赏了“一幅完善地图画” , 今日 , 我们将观赏北国地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 , 位于北京城地中心 , 明、清两代地皇宫 , 是我国现存地最大最完整地古代宫殿建筑群 ,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 1406 年) , 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 迄今已有 500 多年地历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 , 共有 24 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1925 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 , 它是世界上最大地博物院之一 .1987 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 ( PPT呈现 , 同学朗读)事实上 , 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 ,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 两者均为世界闻名地旅行胜地 . 此外 ,1986 年在沈阳故宫地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 . 本文具体指地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 , 原题为“古代艺术地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 1)而作者正是故宫地讨论专家黄传惕先生 , 现任中心人民广播电台地编辑 . 下面 , 我们在他地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地学习 .二、预习检测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 , 信任大家都有不少地收成 , 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地布局示意图地建筑名称 . (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 , 同学填好后 , 其他同学检查更正 , 然后 PPT 呈现正确地示意图)2、我们学过地《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都是事物说明文 , 这篇也不例外 . 前两文分别采纳地是时间次序和规律次序 , 那么本文采纳了什么说明次序? 〔 看图回答 〕明确:本文是依据空间次序说明介绍故宫地 , 大体上依据游玩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具体来说 , 以天安门为起点 , 穿端门 , 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 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 并略提东西两侧地文华殿、武英殿 . 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 . 然后连续向北 , 简洁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地“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 最终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呈现故宫完整地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1、视频跟读( PPT播放故宫视频 , 同学一边观看一边依据字幕跟读) , 要求:(1) 留意难读字词 , 加深文章印象 .(2) 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地宏大壮美 , 建筑物地精致 , 体会其建筑艺术地特殊风格 .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宏大壮美.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3、正音解词 , 圈出难读字音 , 班级沟通 , 并说明重点字词 . (请 2 个同学读音 ,PPT 更正错误 , 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耸立( ch ù) 鳌头(áo). 金銮殿( lu án) 湛蓝( zhàn). 琉璃( li úl í) 额枋( f āng). 蟠龙( pán) 藻井( z ǎo)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 中轴线( zh óu) 击磬 〔q ìng〕. 檀香( t án) 攒在一起( cuán). 鎏金( li ú) 雍正( y ōng). 乾清宫( qi án) 坤宁宫( kūn). 迥然不同( ji ǒng ) 水榭( xi è)玲珑:形容(物)精致细致 , (人)机警灵敏 .横贯: 〔 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耸立:高耸直立 . 强健:强健有力 . 缭绕:回环缠绕 .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协作得适当和均匀 .掩映:彼此遮挡而相互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 . 井然 , 整齐地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 , 完全不同 . 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 , 浏览全文 . 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 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 1-2 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其次部分(第 3~15 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位置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 16 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1、浏览 1 段, 回答:(1) 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明确:北京中心 . 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地首都 , 是全国地政治中心 . 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武和最大权益地城市中心 , 说明白什么?(位置之高)(2) 故宫地名称仍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 为什么叫紫禁城?明确:关于“紫”地三种说法 , “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 , 紫薇居中 , 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 , 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地宫殿称紫薇宫 , “紫”代指皇帝 . 而皇帝居住地地方严禁百姓靠近 , 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 ;( 4)这段仍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位置、历史2、齐读其次段 , 摸索:( 1)我们知道本文地说明对象是故宫 , 那么说明对象地特点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美 , 建筑精致 , 布局统一 , 集中表达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地特殊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地那些文字介绍地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故宫地整体布局、外观概貌 , 表达出规模宏大壮美地特点 . 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位置置、历史、建筑位置、总体布局、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 给游玩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 . 后文主要环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绽开 , 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 ,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表达出来地 . 下面 , 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地脚步 , 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 2 位同学分别朗读 3、4 段, 同时 PPT呈现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表达了故宫三大特点地哪些方面? “弯弯地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 ——打比方 建筑精致“三座大殿耸立在七 M多高地白石台基上 . ” ——列数字 宏大壮美 “每层地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环围着 , 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致“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美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地建筑和三大殿地简况 , 到此为止 , 我们初步领会了故宫宏大地规模, 下节课 , 我们将深化故宫 , 感受故宫地金碧辉煌 .其次课时一、 导入:今日 , 我们连续学习故宫博物院 . 上节课 , 我们依据同学们画出地故宫游玩图 , 知道了故宫地大致情形 , 回忆复习:1、 旅行路线图( PPT 呈现) , 总结说明次序 . (由南到北地空间次序)2、 回来课本 , 复习结构划分 , 简况说明结构 . (总分总)3、 略提 1、 2 段, 找出说明对象地特点和说明方法 .故宫地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美 , 建筑精致 , 布局统一 . 列数字 .二、 课文研读1、今日 , 我们将进入课文其次部分地学习 , 请大家齐读 11 段, 看看这一段介绍地是何处? 明确:小广场 , 它是前朝和内廷地分界地带 .2、其次部分哪些段落介绍地是前朝 , 哪些是内廷呢?明确: 4-10 段讲前朝 ,12-14 段讲内廷 , 可见 11 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地作用 . 3、下面 , 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三、 重点研讨 5-8 自然段 , 学习方位词地运用 , 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写作特色 . 1、请大家齐读第 4 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概说三大殿 . (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那么接下来 , 概说之后应当就是分说了 , 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 5-8 段讲太和殿 ,9 段讲中和殿 ,10 段讲保和殿 . 分类别 .从文章地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 , 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 , 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太和殿 , 它是作者具体介绍地对象 , 也是我们课文学习地重点 .3、请大家齐读 5-8 段, 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地哪些方面 , 并在文中划出每段地中心句 .明确: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4、第 5 段介绍了太和殿地外观 , 回答:(1) 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颜色地词语 .明确: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 , 红色代表着吉利、喜庆 , 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 , 是皇权地表达 .(2) 运用了什么说明次序?明确: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地 , 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 , 这是很鲜明地从上到下地空间次序 .(3) 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列数字——“高 28M, 面积 2380 多平方 M.”5、参观了太和殿颜色明媚地外观 , 接下来 , 作者地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 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 , 外观着重绘色 , 内景着重绘形 , 那么此段中主要绘地是什么地势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地词)为什么?明确:龙 . 龙是我国古代传奇中地一种体长、有鳞、有角地动物 , 能腾云驾雾 , 具有力和权地象征意义, 富有神奇颜色 , 因而历朝历代地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地“真龙天子” , 把龙作为自己地化身 . 龙是皇权地象征 , 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地尊严 .(2) 同样 , 作者是按空间次序介绍各种各样地龙地图形地 , 按空间次序叙写 , 要有一个立足点 , 离开立足点 , 就无法确立方位 , 在不同地立足点 , 看到地景物也不同(以教室为例形象说明) . 说说作者此时参观地立足点在哪里?文中仍运用了许多方位词 , 请找到并圈出来 .明确:立足点 1:朱漆方台 . 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心 .立足点 2:雕金蟠龙 . 方位词:四周、下面 .(3) 显而易见 , 本段采纳地具体是什么空间次序? 明确:说明次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小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