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平房满族蒙古族乡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1047961 上传时间:2022-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平房满族蒙古族乡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承德市平房满族蒙古族乡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平房满族蒙古族乡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平房满族蒙古族乡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承德市平房满族蒙古族乡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宋代文人的拐杖高考资源网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们的笔下,拐杖寓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w。w-w*k&s%5¥u 人们早就使杖这个原本简单的生活用品人格化了。人们从它身上引申出了品德等喻义,从它身上获得启示;这些品德之类的喻义,正是中国古人爱杖以及“杖文学”众多的基本原因之一。 汉代文人言杖,常把杖比作君子、圣贤,杖被附加上了戒慎、克制、节欲以及认真助人、忘我助人的德行,以此强调其扶持、辅佐的作用,提示人们应当从用杖中体会到任用贤人

2、之重要。魏晋唐人除了继续将杖与扶持、辅佐之类相联系外,又将劲直、高节、逍遥和杖联系了起来。 到宋代,有的人继续申说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在魏晋唐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含义。张九成、黄庭坚强调了忠信笃恭、内圣、廉、直、节。最能典型地体现宋人观念的,则是蔡戡的邛竹杖歌,其后半首曰:“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城红。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横挑斜倚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赋杖以节操、脱俗、闲适、飘逸的个性,正是宋人写杖的最大特色。高考资源网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观念整合、沉淀、定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普遍的内敛倾向使各种纷扰的观念、

3、骚动的心理被普遍的宁静之美、逍遥之求所代替。程颢的诗秋日偶成最具典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有别于唐人专重功名富贵的“男儿观”,代表了宋代文人人生态度的新内容。w。w-w*k&s%5¥u 宋人这种人生态度,也体现在对杖的品德等喻义的解说上。在宋人笔下,杖的戒慎启示、扶持、辅佐功能、贤人之喻明显淡出,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代文人的入世意识、政治主人翁意识的淡化。宋人的杖主要是用来显示一种脱俗、逍遥、闲适的情怀。 与这种人生态度和情怀相应的,是他们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喜爱之杖,在材质上都偏爱来自山野自然的植物。他们还非

4、常喜欢给杖加上枯、曲、瘦、短、轻等形容词。可见,宋人爱写杖,正是其人生态度、审美心理的外化表现,他们使杖有了丰富的文化附着。高考资源网 所以,宋人常可通过杖来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借助它去表达人生感悟。如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竹杖芒鞋与马的比较中,作者体会到不受宦事羁绊的轻松自由。 由此可见,宋人对杖及写杖的偏爱是在中国文化富有连贯性的演化中,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随着文人心态、旨趣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取材于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高考资源网A中国古人之所以爱“杖”,是因为从“杖”身上引申出来的喻义给人以启示。B宋

5、代文人对“杖”的含义的创新是在对前人否定的基础上完成的。C宋代文人喜爱选择山野自然植物做“杖”的材质是源于他们的审美情趣。D苏轼借笔下的“竹杖”“芒鞋”表达了自己不受宦事束缚后轻松、潇洒的心境。2下面各句诗词中最能反映文中所说的宋代文人的情怀的一项是( ) (2分)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参考答案:1、 B(原文“到宋代,有的人继续申说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在魏晋唐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含义”,所以“创新是在对前人否定的基础上完成的”不能成立) 2D(概括(4

6、)(5)(6)三小节的段意,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雪窗帘迟子建一进腊月,火车就拥挤得要爆棚了,盥洗室也被无座的乘客占满。天已黑了,列车的玻璃窗上蒙着霜花。有淘气的小孩子为了看窗外的风景,就不停地用手指甲刮着霜花,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给鱼剐鳞的声音。一个女列车员召唤旅客换卧铺票。她在车厢的过道里一遍一遍地吆喝:“还有没有没换票的?”见再没有旅客回答,就走了。坐在下铺靠窗位置的是一个老女人,她大约是不常出门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指甲刮开车窗上的霜花,不停地朝外张望着。一个胖乎乎、醉醺醺的中年男人说他要睡觉,让老女人赶快让开。老女人说:“这是我的铺,你咋让我走呢?

7、” 胖男人说:“这是我的铺,我刚刚补的铺!”一个吸着烟的男人提醒老女人:“你再看看你的票,是不是这个铺的?”还有的人说:“你是不是从票贩子手里买的假票啊?” 老女人很委屈地说:“这票是我闺女早晨四点钟上火车站排队给我买的。”说着,从裤兜里掏出票来。她的票是这张铺位的,可是,她没有跟列车员换票,所以她的铺被当作空铺卖给了别人!大家把她犯的过失说给她听时,她几乎要急哭了。 酒气熏天的胖男人用轻蔑的语气说:“连火车都不会坐,出什么门呢?”那个吸烟的男人对新来的铺位主人胖男人说:“哎,跟老太太说话客气点,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出趟门容易吗?” “你想当雷锋是不是?那行啊,你把自己的铺让给老太婆睡不就行了

8、么!”胖男人咄咄逼人。 “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呀?”吸烟者掐灭了烟,跃跃欲试地朝胖男人挥舞了一下胳膊。“怎么着?是不是过年回家没什么带的,想挂点彩回去呀?!”胖男人挑衅地说:“过来呀,老子成全你!”“你们可别因为我打架啊,这大过年的,把谁打了都不好。”老女人起身拉住胖男人的毛衣袖口说。 那个女列车员过来了。她对老女人说:“这事情怪不了别人,我喊让乘客换票,嗓子都要喊破了,大家都能证明吧?你不换票,火车开出半小时后,就等于放弃了对这铺的权利。这铺属于人家的了。” 老女人可怜巴巴地说:“那我这票就等于作废了?”“作废倒不至于,不过现在卧铺都满员了,你只能坐着了。“那我上哪里坐着呀?”她颤着声问。“坐

9、边座上吧。”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它立着我可怎么坐呀?” 老女人的话引来一片笑声。女列车员一伸手把那弹簧座拉了下来,说:“这是可以活动的座,你要是一起身,它就自动立起来了!”胖男人一头钻进了被窝,人们都对他投以鄙夷的目光。先前与胖男人险些大打出手的那个吸烟男人很同情地看了老女人一眼,说:“唉,可惜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去睡得了。”老女人说:“不用,你们年轻人觉大,你去睡吧。”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说:“我是下铺的,我能爬到上铺去,你让老太太睡我的铺,我睡你的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那个吸烟男人连连摆着手说:“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不能让你到上铺去!”“别说爬个上铺了,就

10、是让我上树都没问题!”老人拍着胸脯保证着。 “哎,那可不行,万一你有个闪失,我可负担不起!”那人的脸涨红了,他急忙说自己拉肚子,得赶快上厕所,逃之夭夭天逐渐地亮了,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所以即使它没有挂窗帘,却仿佛挂了似的,那是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描写淘气的小孩子“不停地用手指甲刮着霜花”的声响“就像给鱼剐鳞的声音”,这个细节折射出人们心里的烦躁,烘托了春运时列车上人多拥挤的混乱氛围。B. “老女人的话引来一片笑声”,这笑声是车厢里的乘客对老女人的肆意嘲笑,与乘客形成对比的是善良的女列车

11、员,她告诉失去铺位的老人去边座坐并教给她坐法。C. 女列车员召唤旅客换卧铺票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它交代了“老女人”买了卧铺票却没有铺位的原因,也为后面矛盾的展开作了铺垫。D. 作者文笔朴实,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在春运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火车车厢中相关人物的各种表现,铺展和透视了世事百态,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8. 请分析小说标题“雪窗帘”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9. 请概括“吸烟男人”的形象特点,并结合社会生活谈谈作者创作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参考答案:7. B 8. (1)含义:“雪窗帘”既是指车窗积满的厚厚的霜雪,又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膜。(2)作用: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2、;突出主题,引起人们的警醒。批评人性的自私虚伪与冷漠,真正的霜雪如果不用心去暖化它,是送不走的,呼吁人们传递真情和温暖。 9. (1)形象特点:他有同情心,为“老女人”抱不平,同时也自私虚伪(口是心非)。(2)现实意义:他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的代表,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呼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要真诚地传递爱和温暖,才能融化人们心灵里的坚冰。【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

13、进行分析。B选项,“这笑声是车厢里的乘客对老女人的肆意嘲笑”错误,不是“嘲笑”,只是简单的被老女人的话“逗笑”。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由原文“天已黑了,列车的玻璃窗上蒙着霜花。有淘气的小孩子为了看窗外的风景,就不停地用手指甲刮着霜花,”可知,“雪窗帘”既是指车窗积满的厚厚的霜雪。由原文“天逐渐地亮了,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所以即使它没有挂窗帘,却仿佛挂了

14、似的,那是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可知,“雪窗帘”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膜,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主题方面,批评人性的自私虚伪与冷漠,真正的霜雪如果不用心去暖化它,是送不走的,呼吁人们传递真情和温暖。【9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由原

15、文“那个吸烟的男人对新来的铺位主人胖男人说:哎,跟老太太说话客气点,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出趟门容易吗?”可知,他有同情心,为“老女人”抱不平。由原文“哎,那可不行,万一你有个闪失,我可负担不起!那人的脸涨红了,他急忙说自己拉肚子,得赶快上厕所,逃之夭夭”可知,他自私虚伪,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的代表,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由原文“天逐渐地亮了,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所以即使它没有挂窗帘,却仿佛挂了似的,那是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可知,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呼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要真诚地传递爱和温暖,才能融化人们心灵里的坚冰。【点睛】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要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性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对象前面的修饰语,同时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意蕴,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些标题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它常常就是作者表达的主旨或揭示的哲理,在这些标题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对象的主体特征或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