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背景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50KB
约3页
文档ID:241036274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背景_第1页
1/3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21课《圆明园的消灭》背景   主要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展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承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到达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条件愈益苛刻,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

面对侵略者的.计策,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因而痛失战机,致使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中国军队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那么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场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抗御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黄昏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年间,圆明园进展了部分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根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展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缺乏,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