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黄埔军校旧址导游词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学习 黄埔军校旧址导游词1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此外还有中山公园、仲恺公园、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济深公园;张之洞倡建的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等景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为培养军事干部于1920___年6月创办 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
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20___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在万松岭北麓,有东征阵亡将士墓此墓1920___年动工,次年落成墓中埋葬了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阵亡的516名将士 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为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一座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 校园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纪念碑纪念碑高7米多,为纪念1920___年北伐中阵亡的将士而建 黄埔军校旧址导游词2 今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课室里洋溢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今天同学们的心情都很兴奋,因为今天我们要进行外出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地点是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和黄埔军事主题园 过了许久,我们乘车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黄埔军校。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协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一走到军校的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写着“陆军军官学校”的横匾,旁边是两棵参天大树,使人感到威武而严肃跨进大门,我们来到了校本部进入校本部,就像是走进了一栋古色古香的走马楼一般校本部是当年军校办公及部分学生住宿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先去参观一楼的展馆一楼里开设了[黄埔群英馆]、[黄埔军校史迹展]等展馆我先去了挂满油画的黄埔群英馆参观群英馆里挂着的油画都画得十分逼真,有的军官威风凛凛,雄姿英发;有的士兵锁紧眉头,手举利箭,像是准备冲入战场似的,有的指挥官风姿绰约,精神抖擞,眼神里放射出想赢的迫望走出展厅,我们顺着漆木扶梯上了二楼校本部二楼是复原了孙中山,蒋介石的办公室,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军需处,军医处等教室不管的学生宿舍还是老师办公室,摆设都无一不朴素简单校长办公室只有十来平方,除了两张桌子一个柜子就别无其他今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学生宿舍,一张张硬木板床拼在一起,床上只有一张薄薄的毛毯和一个硬枕头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们都只盖一张小毛毯,可见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你们试想一下,冰冷的硬板床,只盖着一张薄薄的毛毯是怎样的感觉。
参观完黄埔军校,我们就乘车去下一个地点——黄埔军事园 我们吃完自带的午餐,便走到水上攀爬区玩水上攀爬区一共有四个绳索,我和同学选了第二个绳索玩我小心翼翼地上了绳索,手紧紧捉住两边的绳子,生怕掉入水中本来走得还算顺利,全身都没湿不料,走到绳索中间时,绳因承受太大压力而导致中间部分碰到水面,继续走过去鞋子必湿无疑我转身想走回回去,可后面排着许多同学,根本没法走回去无赖之下,我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可能是因为太慌张,可能是因为鞋底湿透了,我一不留神,脚踩空了,在绳与绳之间的缝隙中踩了下水面我急忙把脚提起,啊,膝盖以下的部位全湿透了我连忙走到岸边,一看——裤子、袜子、鞋子、全是湿淋淋的有的同学看见我脚全湿了,连忙问我怎么了知道我的情况后,热心的同学从书包里拉出纸巾、毛巾等帮我擦拭我看了同学们的举动,虽然脚上全湿透了,可心里却暖滋滋的…… 游黄埔军校,令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国防方面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黄埔军校旧址导游词3 进入黄埔军校旧址,讲解员就带我们进入史迹展馆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则是校长军挽救中国的危为宗旨,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精神,锻造出一支新型的军队,培养出一大批军政人才,在打倒军阀、抗日侵略等战争中下了赫赫战功。
我们不仅参观了史馆,还参观了群英馆群英馆里有42幅油画,救国英雄们的风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最喜欢赵一曼的幅画赵一曼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生,是一位女革命先锋在1935年11月,抗日战争中被捕并英雄就义,壮烈牺牲历史风雨再现,我心情十分复杂,有敬佩,有惋惜通过这次参观,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靠的是千千万万个人民和革命先锋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它 黄埔军校旧址导游词4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20___年(1920___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市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呢是有各种原因的:第一,在本世纪20___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 桂军阀盘踞着广州市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
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全校自、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本战机炸毁1996年5月初,广州市政府耗资20___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校园西南面,建有剧场式的俱乐部,其西侧设有游泳室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20___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黄埔军校旧址导游词5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0___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0___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20___年2月,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被改造成夜总会 1920___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0___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