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0.56KB
约26页
文档ID:239765849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1页
1/26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学问点及典型例题1. 直线的倾斜角定义: x 轴正向 与直线 向上方向 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殊地,当直线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畴是 0°≤<α180°2. 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 k 表示;即 k= tan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α=0°, k = tan0 =°0;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 α= 90k°不, 存在 .当 0 ,90时, k0 ; 当90 ,180时, k0 ; 当 90 时, k 不存在;例.如右图,直线 l 1 的倾斜角 =30°,直线 l 1⊥ l 2,求直线 l1 和 l2 的斜率 .y解: k1= tan30° =3 ∵ l31⊥ l 2∴ k1· k2= — 1 l121 x∴ k2 = — 3o例: 直线 x3 y 50 的倾斜角是 〔 〕 l 2A.120 ° B.150° C.60° D.30°② 过两点 P1 〔x1, y1〕、P1〔x1, y1〕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 ky2 y1x2 x1〔 x1x2 〕留意下面四点:〔1〕 当x1 x2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 90°;〔2〕 k 与 P1、P2 的次序无关;〔3〕 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 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例.设直线 l 1 经过点 A〔 m, 1〕、B〔 — 3,4〕,直线 l 2 经过点 C〔1, m〕、D〔 — 1,m+1〕 ,当〔1〕 l 1/ / l 2 〔2〕 l 1⊥ l 1 时分别求出 m 的值※三点共线的条件: 假如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3. 直线方程①点斜式: y y1k〔 xx1 〕 直线斜率 k,且过点x1, y1留意: 当直线的斜率为 0°时, k= 0,直线的方程是 y=y1;当直线的斜率为 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 但因 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等于 x1 ,所以它的方程是 x= x1;②斜截式: y= kx+b,直线斜率为 k,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b③两点式:( x x, y y )直线两点 P〔 x , y〕、P〔x , y 〕yy1xx1yyxxx ay b1其中直2 1 2 11 2 1 21 1 11 1 1④截矩式: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a, 0〕,与 y 轴交于点 〔0, b〕,即 l 与 x 轴、 y 轴的截距分别为 a、 b;留意: 一条直线与两条坐标轴截距相等分两种情形 ①两个截距都不为 0 ②或都为 0 ;x y但不行能一个为 0,另一个不为 0. 其方程可设为: 1 或 y= kx .a b⑤ 一般式: A x+By+C=0 ( A , B 不全为 0)留意: 〔1〕在平常解题或高考解题时,所求出的直线方程,一般要求写成斜截式或一般式;各式的适用范畴 〔3〕 特殊式的方程如: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yb ( b 为常数);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xa ( a 为常数);例题: 依据以下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1〕斜率是 1 ,经过点 A〔8 , —2〕 ; .2〔2〕经过点 B〔4,2〕 ,平行于 x 轴; .〔3〕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3 , 3 ; .2〔4〕经过两点 P1〔3, — 2〕、P2〔5, —4〕; .例 1: 直线 l 的方程为 Ax+B y+C= 0,如直线经过原点且位于其次、四象限,就( )A . C= 0, B>0 B. C= 0, B>0, A>0C. C= 0, AB<0 D .C= 0,AB>0例 2: 直线 l 的方程为 A x—B y— C= 0,如 A 、B 、C 满意 AB.>0 且 BC<0 ,就 l 直线不经的象限是( )A .第一 B .其次 C.第三 D .第四4.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 l1 : yk1 xb1 , l 2 : yk 2 xb2 时,l1 // l 2k1 k2 , b1b2 ; l1 l 2k1k2 1留意:利用斜率判定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留意斜率的存在与否;5. 已知两条直线 l 1: A 1x+B1y+C 1= 0, l 2:A 2x+B2 y+C 2= 0,〔A 1 与 B1 及 A 2 与 B2 都不同时为零 〕如两直线相交,就它们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A 1 xA 2 xB1 y C1B2 y C 20的一组解;0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两条直线的交角:两条相交直线l 1 与 l 2 的夹角: 两条相交直线l 1 与 l 2 的夹角, 是指由l 1 与 l 2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 ,又称为l 和 l 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畴是0, ,当 90 ,就有tank 2 k1 .1 22 1 k1 k 2如方程组无解l1 // l 2; 如方程组有很多解l1 与 l 2 重合6. 点的坐标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几何元素 代数表示点 P 坐标 P〔xo, yo〕直线 l 方程 A x+B y+C= 0点 P〔xo, yo〕在直线 l 上 坐标〔x0 ,y0 〕满意方程: A x+By+C = 0点 P〔xo, yo 〕是 l 1、l 2 的交点 坐标 〔xo, yo〕满意方程组A 1 xA 2 xB1 y C1 0B2 y C 2 07.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公式A1 B2— A 2B1≠ 0 方程组有唯独解 两直线相交A 1B2B1C 2A 2 B1 0B 2C 1 0,无解 两直线平行或 A 1C2— A 2C1 ≠ 0A 1B 2B1C 2A 2 B1 0B 2 C 1 0有很多个解 两直线重合或 A1C 2— A2C 1 = 0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条件: 当 A 1、B 1、A 2 、B2 满意 时 l 1⊥ l2;答: A 1A 2+B 1B2 =0经典例题;例 1.已知两直线 l1: x+〔1+ m〕 y = 2—m 和 l2: 2mx+4 y+16 = 0, m 为何值时 l 1 与 l2①相交②平行解:例 2. 已知两直线 l1: 〔3a+2〕 x+〔1 — 4a〕 y + 8= 0 和 l 2:〔5a— 2〕x+〔a+4〕y— 7=0 垂直,求 a 值解:例 3.求两条垂直直线 l 1:2x+ y +2= 0 和 l 2: mx+4y— 2= 0 的交点坐标解:例 4. 已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y1 x 1,2〔1〕求过点( 2, 3)且垂直于 l 的直线方程; 〔2〕 求过点( 2, 3)且平行于 l 的直线方程;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8. 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 A〔 x1, y1〕、 B〔 x2, 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就|AB|=〔 x2x 〕 2〔 y2y 〕2119.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一点 P〔xo, yo〕到直线 l: A x+By+C = 0 的距离 d| Axo Byo C |A 2 B 210. 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例: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 l1 和 l2 的一般式方程为 l 1:A x+B y+C 1= 0, l 2: Ax+By+C 2= 0,就 l 1 与 l2 的距离为 dC 1 C 2A 2 B2例 1:求平行线 l1: 3x+ 4y — 12= 0 与 l 2: ax+8y+11= 0 之间的距离;例 2:已知平行线 l 1: 3x+2y — 6= 0 与 l 2: 6x+4 y— 3= 0,求与它们距离相等的平行线方程;11. 直线系方程已知两条直线 l1: A 1x+B1y+C 1= 0, l 2: A 2x+B 2y+C 2= 0, 〔A 1 与 B1 及 A 2 与 B 2 都不同时为零 〕如两直线相交,就过它们的交点直线方程可以表示为:l: A 1x+B1y+C 1+ 〔A 2x+B 2y+C2〕 = 0 或者 〔A 1x+B 1y+C 1〕+ A 2x+B 2y +C2 = 0 都可以例 1:直线 l : 〔2m+1〕 x+〔m+1〕 y— 7m— 4= 0 所经过的定点为 ;〔m ∈R〕例 2:求满意以下条件的直线方程〔1〕 经过点 P〔2,3〕及两条直线 l 1: x+3y— 4= 0 和 l2: 5x+2y+ 1= 0 的交点 Q;〔2〕 经过两条直线 l 1: 2x+y— 8= 0 和 l 2: x— 2y+ 1= 0 的交点且与直线 4x—3y—7= 0 平行; 〔3〕 经过两条直线 l 1: 2x— 3y+10= 0 和 l 2: 3x+4 y—2= 0 的交点且与直线 3x—2y+4= 0 垂直;解:12. 中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 P〔x , y〕 、P〔x , y〕,就线段的中点 M 坐标为 〔x 1 x 2 ,y1 y2〕1 1 11 1 12 2例. 已知点 A〔7 ,— 4〕、B〔 —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