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735582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2、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 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

3、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

4、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高,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

5、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5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6、。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知识界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比如法国科学家里歇就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大力推崇老庄。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

7、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D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

8、存在分歧。参考答案: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文中无此信息;后半句的原文是“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用的是“不能只,还要”,选项说的过于绝对化。 答案:D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中“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此信息。原文是在“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时列举了法国科学家里歇的例子。 答案:C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9、的能力。B项是明显的强加因果,原文是在阐述“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就如同“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一样。C项“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说得过于绝对。D项原文只说了“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没有“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的信息,也可看作是强加因果。 答案:A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

10、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幸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

11、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干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仪礼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是有帮助的。橘颂尽管与士冠辞有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的

12、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及屈原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5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囊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有认识不够深

13、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6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C从橘颂及屈原其他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7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B.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在发表己见时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C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面分析参照,不可盲从。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是“晚年”的作品,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参考答案

14、:5C(C项是众说纷纭的现象,不是原因。)6C(注意准确筛选信息,“特别”“根本”等字眼非常关键。)7D(“晚年”原本是作者一家之言,说“不容置疑”绝对化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向往太空 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因此,钱均夫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在钱学森的少年时代,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有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得来的,让儿

15、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每当远足时,父亲都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在父亲的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父亲带钱学森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香山,所以,钱学森对香山有着特殊的感情。香山那特有的地形地貌,那蓊郁的草木,清澈的泉水,绚丽的山花,晚霞般的红叶,以及众多的寺庙、古建筑,都使他留连忘返。 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树林里,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 一天,父子俩游香山,在野餐之后,他们躺在草地上,仰视蓝天。这时,一只在高空盘旋的苍鹰,闯入了儿子的视野。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远时近的苍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苍鹰飞进了白云里,飞得无影无踪。钱学森揉了揉眼睛对父亲说,他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 此刻,钱均夫知道儿子那颗美丽的童心已经随着那只苍鹰飞向了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述了庄周的一则寓言。他说:“我国古代有个叫庄周的人,他就曾经渴望遨游太空。他写过一篇寓言逍遥游说北海之中有一条鱼,名字叫鲲。它是一条十分巨大的鱼,它的脊背有几千里。有一天,它变化成一只大鸟,名字叫鹏。这鹏身子也特别巨大,它的背不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