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39642597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最全总结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校阅读懂得第一部分解题步骤学校语文阅读懂得考察的内容包括:1.懂得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判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第一要培育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仍是写事,写景仍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仍是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

2、,仍是主要内容,仍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其次部分基本学问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谈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 第 9 页,共 20 页 - - - - - - - - -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如、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次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

3、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态和静态(形、声、色、态、味)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详细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表达方式:概括表达、细节描写十二、说明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规律次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进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详细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谈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

4、)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如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对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谈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写作特点:写作方法;构思技巧;语言特点;描写人物方法;结构;二十三、语言风格: 有的生动形象, 美丽清爽; 有的淳朴真挚, 通俗易懂; 有的幽默诙谐, 富好玩味; 有的语言犀利, 讽刺性强; 有的深邃含蓄, 哲理性强; 有的大气磅礴气概如虹;二十四、写作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事情进展次序、总分总次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玩次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次序;二十五、感情一般有:歌

5、颂、颂扬、宠爱、宠爱、感动、兴奋、期望、震动、爱恋、惆 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想念(怀念)、厌倦、憎恶、痛楚、惭愧、内疚、痛恨、难过、哀思、遗憾 .二十六、品质一般有:诚恳、守信、勤奋、用心、顽强、和善、执着、英勇、团结、爱国、宽容、朴实、朴实 .坚贞不屈、机灵英勇、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实、铁面无私、以身作就、纯洁和善、积极向上、坚决 不移、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勤奋好学.第三部份字、词1.说明词语:a、组词法:假如要说明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说明;b、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c、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d、反义词加

6、否定的方法: “坎坷”就是“不平整” ;e、描画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2.考法:联系上下文说明词语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详细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详细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方法:公式: 1、先说明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 . A :抓关键词,说明词的含义,如是比如句,写出本体;B:把关键词替换成懂得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仍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2.直接懂得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渐渐地抹”这几个词表达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成

7、效?/你如何懂得这几个词?)法:说明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 文章中心;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或者删去),好不好?“”词好在哪里?动词:不行;由于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由于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特别只有等) :不行;由于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情形(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行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行以;(说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 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 (说明字的意思),更能表达春风所带来的生气(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成效),而“吹”只是表示春

8、风的动作,假如换了就不能表达这种生气,所以不能换;4、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由于( 1)与人们熟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样(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5、挑选恰当的字词1、认真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明白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a、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 .一会儿 .既.又.b、递进 .不仅.而且 . .不但 .仍.连.也.c、挑选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宁可.也不.d、转折尽管 .可是. 虽然.但是.却.然而 .e、假设假如 .就. 假使.便.要是.那么.f 、条件只要 .就

9、. 只有.才.无论 .都.不管 .也.g、因果由于 .所以. 由于.因此.既然.那么.第四部份、句子1.你怎么懂得“”这句话?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 +中心”指的是,先懂得句子的字面意思,说明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说明句子,联系文章中 心来懂得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期望与我们 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方法:从文中懂得,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说明;然后依据文章的中心再懂得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

10、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懂得这句话?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行;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修辞手法:比如、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等比如:采纳了比如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事物的特点);拟人:采纳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或描画出 .的画面,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特别形象,生动(或

11、栩栩如生, 逼真);(小溪唱着歌,轻盈地跑向了远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动听,布满生气活力;)排比:采纳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形,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概;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慧的,你告知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间的匆忙和宝贵;)夸张:采纳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联想奇妙,富于形象感;对偶:采纳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 .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哲理: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

12、示了的哲理,给人启发或训练;反问:采纳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剧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剧烈;设问:开头显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显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 .的问题的想法和摸索(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发,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 .代.,使被借代的更加详细,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美丽(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奇,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比:采纳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反复:采纳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加强语气3 某句话在文

13、中的作用: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 ,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c、文末: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料开头(谈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4、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如、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5.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记叙、抒情、描写(细节) 、谈论、说明 +表达了中心思想;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见关键人物的评判)6.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a、文首: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c、文末: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料开头(谈论文、记叙文、小说)7、仿写句子;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弄清例句所采纳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