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39642250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新课标学校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熟悉本课生字,懂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明白课文主要内容;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同学观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布满着怎样的感情.同学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气概铿锵激越,发聋振聩;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充分表达着陕北高原民众忠厚淳朴、悍勇威猛的个性;2、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

2、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日我们就一起跨过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三、检查读书;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5分钟)看看仍有哪些字、词仍不熟悉或哪个句子仍读不好,准时找帮对;师:时间到;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对针对显现的错音、停顿不当、 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准时订正; (仍有感情表达不当的句、段如标点符号、提示语等老师要直接评判)师:(读得不好时)指出错误后,师勉励:这次能不能把它读精确? 来;师:嗯,同学们预

3、习的不错,显现的问题不多,刚才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订正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书,信任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而且仍会读的更有味道;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特殊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 塞腰鼓强健的舞姿、繁重的响声、震动人心的力气来赞扬黄土高原 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明白;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认真观看课后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四、写字: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吗?请

4、同学们先认真观看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师:好了,同学们,请看“粱枣”这两个字;( 1)请同学们在课后第2 题中描一描这两个字;( 2)描完后,在后面的田字格里仿写这两个字,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同学仿写这两个字;老师巡察;(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师:我发觉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美丽了;3、写完后,小组内相互检查,看小组内哪些同学写的字有了进步,哪些同学写的字比较工整、美丽;4、其余的生字课下要认真地书写在田字格本中;五、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摸索:“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 现,那么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请同学们专心读一读

5、有关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感受写在旁边空白处;六、安排展现任务;1 组重点汇报蓄而待发的后生美;2 组重点汇报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3 组重点汇报安塞腰鼓好在鼓声的庞大力气;4 组重点汇报安塞腰鼓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5 组重点汇报安塞腰鼓好在变幻的舞姿;6、7 组重点感情朗读课文;8 组重点展现背诵第12 至 16 自然段;9、10 组重点品尝文章的写作特点;11 组重点展现不同地域的文化;12 组重点展现以发觉“安塞腰鼓的美”为中心的小练笔;题目自拟;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 至 16 自然段;2、凭借

6、详细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画的情形;明白安塞腰鼓特殊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难点】品尝重点词句,明白安塞腰鼓特殊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安塞腰鼓 ;(课件出示)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3、课件出示上一节课的自学提示;(二)同学沟通展现一、预备1、请依据上节课的自学提示,各自预备一下安排到的任务;2、小组内沟通 :先帮对沟通( 4、5、6号谈, 1、2、3 号听)谈错的对子订正,谈不到的对子订正;3、小组长在小组内讲解,组员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更正,组长找好发言人;二、展现师:产生

7、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气的象征;腰鼓表演立刻就要开头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汇报开头;课堂预设(一)蓄而待发的场面;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好像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师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显现,那么,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呢?(二)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

8、步增强;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 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如使对象更加形象详细,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刻变得燥热了,使恬适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剧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三)鼓声的庞大力气百十个腰鼓发出的繁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繁重响声,碰撞在遗弃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问题预设

9、指导两个比如句:说明鼓声怎样?(有着庞大的力气) 那么,此时你又想说:这是的安塞腰鼓!(四)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动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大,它使你惊奇于那农夫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竟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问题预设1、这是怎样的一群后生,课文是如何描写的?2、看到这些击鼓后生,让人有怎样的感觉?3、俗语说,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正是黄土高原才哺育了这样的后生,听听作者的感叹,齐读第13自然段,懂得“元气淋漓”;追问:你从课文哪里可以感受

10、得到后生们的“元气淋漓”?(联系12自然段内容及“茂腾腾”加深懂得) ;4、这样生命活跃、强大的后生,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担,所以作者再次感叹: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五)好在变幻的舞姿每一个舞姿都布满了力气;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忙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 中,使人叹为观止;)问题预设:1、这是怎样的舞姿?说说;2、懂得“叹为观止”(说说近义词) ;(六)感情朗读课文;(七)展现背诵第12 至 16 自然段(八)品尝文章的写作特点预设: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会了安塞腰鼓雄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知识了击鼓的后生,观赏了秀丽的舞姿,你能用一

11、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2、课文中除了写“闹”“烈”,有没有写静呢?这样“静闹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俗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假如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闹,剧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安静、安静、安静、安静;不管是舞前的仍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2文章除了这种对比的写作特色外,在语言上仍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1、美词(含新词汇) ;2、词语排比; 3、句子排比; 4、段落排比;5、比如句; 6、对比句; 7、叠词句等;)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

12、,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概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剧烈的思想感情;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安静;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布满画面美;(九)展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师: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这样特别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仍有很多,你仍知道哪些?(十)展现以发觉“安塞腰鼓的美”为中心的小练笔;题目自拟;三、课堂小结;安塞腰鼓壮阔、豪爽、火烈,给我们激励,给我们力气,带给我们无限的期望,难怪作者一再地称赞:“好一个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