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泥江口镇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634469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泥江口镇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泥江口镇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泥江口镇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泥江口镇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益阳市泥江口镇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22分)高处的灿烂关瑞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着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

2、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 ,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

3、了然的悲情色彩。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黑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

4、星,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证明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

5、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16文章第节描写了初秋原野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17文章第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_18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6分)答_19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6分)答_参考答案:16、答案:第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摹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动静结合。突出了以向日葵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

6、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每个要点2分)17、答案: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第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情色彩,与第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地盛开作对比,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手法1分,分析3分)18、答案: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向日葵以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每个要点1分,3点4分)19、答案: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原野中的向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

7、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每个要点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倡导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现代社会,很多人面对诱惑,渐渐变得浮躁起来;孩子们因沉重的学业负担,往往无暇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网络文化盛行,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疏远了经典阅读,而处于“浅阅读”状态中有人因此惊叹:传统阅读的逻辑性遭到了破坏。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基础。这一切应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现在的学校里,许多学生似乎只在

8、读教科书,许多老师也似乎只在读辅导书。以这样的功利性的阅读状态,能读出快乐来吗?因此,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个百分点。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其实,网络可以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怎么使用。引导青少年读书,不能排斥网络,关键要看网络阅读在读什么。网络阅读如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相容。网络的特点与优势,就是方便、快捷、海量、高效,容易激发阅读者探究与参与

9、的兴趣。而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孩子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才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也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以,名著本身,也可以有多种读法,包括网络阅读。我们应该利用网络优势,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资源上网,鼓励大家多读优秀的东西方文化经典书籍,也就是多读名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时代尤其如此。读书是追求人生的完善,如果把读书功利化,就失去了阅读的

10、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之所以喜欢网络阅读,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英国散文家理查斯蒂尔爵士说过:“阅读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一样重要。”阅读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不管是书本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名著阅读可以形式多样,但本质上来说,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一本书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如何阅读,诸如粗读还是细读,深读还是浅读,只有亲自“下水”读了,才能作出判断,才能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提倡全民阅读,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善于阅读的心灵。1下列有关“网络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阅读盛行,使年轻人远离了经典阅读而处于“浅阅

11、读”状态,所以有人认为,网络阅读破坏了传统阅读的逻辑性。B网络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的一种工具,网络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容。C网络的种种优势给每个人都带来了探究、参与的兴趣,这符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D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青少年喜欢网络阅读。2下列不属于“提倡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原因的一项是( ) A网络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图书阅读率大幅降低。B网络这种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学生通过网络健康阅读,将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C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如何读,只有亲自“下水”,才能作出判断。

12、D网络有其特点和优势,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社会的环境特点使青少年亲近网络阅读而疏远传统阅读。B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功利性的阅读、压力重负下的阅读,使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C利用网络优势,组建阅读者海量阅读,将有益于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D网络阅读只是阅读形式与书本阅读的不同,并非阅读的捷径,我们首先要具备的还是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参考答案:1B(A“网络阅读盛行”,原文为“网络文化盛行”,内涵有异;“网络文化盛行”是因,“网络阅读”是果;“使年轻人”与原文“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表述不同。C“每个人”错,而是

13、喜欢网络阅读的人。D“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是青少年喜欢网络阅读的“很大一个因素”,并非唯一原因。)2C(该项强调的是“阅读”这一概念而非“网络阅读”,所以不能成为其原因。)3C(“海量阅读”并不一定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更主要的是组建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吴夏曦“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5月26日上午,华南

14、理工大学“华园讲坛”第13讲在五山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老先生做客华园,作了题为此生无悔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历程的报告。学校机关部处管理干部、青年教师学生代表6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余其俊主持。报告会上,今年已九十高龄的黄旭华老先生以奋斗、求实、献身的爱国精神和道德情怀,与师生们回顾了当年参与中国首艘核潜艇的研发工作经历。(一)1958年,时任中央主管科学技术工作的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要独立研发核潜艇谈何容易。“最困难的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当接到命令要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黄旭华说到。没有知识只能从头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