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十六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591818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十六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十六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十六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十六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十六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一个挡板固定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截面为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水平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乙没有与地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在对甲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使甲沿地面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设乙对挡板的压力F1,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2,在此过程中 AF1缓慢增大,F2缓慢增大 BF1缓慢减小,F2不变 CF1缓慢增大,F2不交 DF1缓慢减小,F2缓慢增大参考答案:B2. 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

2、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参考答案:C3. 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A质点 B力的合成 C自由落体运动 D点电荷参考答案:ACD4.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

3、c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A、5m,1Hz B、10m, 2Hz C、5m,2Hz D、10m,1Hz 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由题意和波长定义可知,得T=1s。f=1Hz.选项A正确,其它错误。5. (单选) 逻辑电路信号只有高电压和低电压,用“1”和“0”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表示电压为1V,“0”表示电压为0V B“1”表示电压为大于或等于1V,“0”表示电压一定为0V C“1”和“0”是逻辑关系的两种可能的取值,不表示具体的数字D“1”表示该点与电源的正极相连,“0”表示该点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参考答案:C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所示为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1.50V,内阻r=0.625参考答案:考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UI图象中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因为纵坐标不是从零点开始的,图象与横坐标的交点不为短路电流;根据公式即可求出内电阻解答:解: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E=1.50V;当路端电压为1.00V时,电流为0.80A;由E=U+Ir可得:故答案为:1.5,0.625点评:测定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采用了图象分析法,要根据实验原理得出公式,并结合图象的斜率和截距得出正确的结果7. 如图,将半径分别为r和R

5、、质量分别为m和M的光滑球放在水平面上,M靠在竖直墙上,且R=2r。现用一过圆心的水平推力F推m,M恰好离开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m对地面的压力为_,M对墙的压力为_Mg。参考答案:解析:把两个小球看作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m的支持力为(M+m)g,由牛顿第三定律,m对地面的压力为(M+m)g。设墙对M的压力为F,隔离M,分析受力,由Mgtan=F,cos=R/L,R/L=r/(L-3r)联立解得F=2Mg。8.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竖直向上穿过水平放置的金属框架,框架宽L,足够长且电阻不计,右端接有电阻R。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一根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以v0的初速沿框架向左运动。棒

6、与框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测得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电阻的电量为q,则棒能运动的距离为_,电阻R上消耗的电能为_。 参考答案:,9.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

7、数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参考答案:10. 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A、B两点,将两正电荷a和b,其中他们的质量4ma=mb,电量2qa=qb,分别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时,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为参考答案:解:对ab从A到B得过程中

8、分别运用动能定理得: 又因为质量4ma=mb,电量2qa=q b,由解得:=故答案为:111.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 ,再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 ;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的操作。(2)如图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0及A、B、C、

9、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3)在上述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做正功, 做负功(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中的图线(其中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和 表1纸带的测量结果测量点 S/cmv/(ms-1)00.000.35A1.510.40B3.200.45C D7.150.54E9.410.60参考答案:(1)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关闭电源 (2)5.080.01 , 0.49(3)钩码的重力,摩擦力(4)V2与S成正比

10、,小车的质量 。12. 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A质量为5kg,速度大小为10m/s,B质量为2kg,速度大小为5m/s,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_kgm/s;两者相碰后,A沿原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为4m/s,则B的速度大小为_m/s。参考答案:40;1013. 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的均匀玻璃管竖直放置,管中间有一段水银柱将管中气体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管内气体的温度始终与环境温度相同。一段时间后,发现下面气体的体积比原来大了,则可以判断环境温度 了(填“升高”或“降低”),下面气体压强的变化量 上面气体压强的变化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升高 ; 等于三、

11、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虚线方框内是由电阻、电源组成的线性网络电路,为了研究它的输出特性,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在它的输出端A、B之间开关S闭合后,实验中记录的6组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如下表所示(1)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纸上画出UI图线(2)若将方框内的电路等效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源,从图线上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下同)(3)若电流表内阻为0,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上端时,电流表示数是 A(4)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是 W参考答案:(1)如图所示 (2)2.

12、6V 0.901.1之间均给分 (3)2.4A2.9A之间均给分 (4)1.5W1.9W之间均给分15. 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甲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也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上,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

13、长c要测量图甲和图乙中橡皮筋的长度d要记录图甲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为_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参考答案:bce;c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图甲是2012年我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蹦床比赛中的一个情景。设这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运动员的脚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根据F-t图象求:(1)运动员的质量;(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3)在不计空气阻力情况下,运动员重心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参考答案:(1)由图象可知运动员所受重力为500N,设运动员质量为m,则 ( 3分)(2)由图象可知蹦床对运动员的最大弹力为Fm=2500N,设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