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8787967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 这是一本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时,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特地预备了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欢迎借鉴学习!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1 我有开明的父母,生活,学习,社会,国家,世界,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有的时候亲热无间,不像是中国传统的子女父母之间的关系。倒更像是朋友。但是如今的朋友关系也是有代价的。他们从未干涉过我,但在对保送、高考与否;选择哪所大学这件事情上,他们完全把我的意愿否决,将我的幻想束之高阁,让我面对现实。然而在我进入大学之后,我才

2、真正体会到和幻想背离的苦痛的现实。如今的我仍旧奔着幻想前进,并且由于大学父母为我做的选择,让我的追梦之路更加曲折,漫长。看到现在的我,我的父母应当是有圆满和愧疚吧。所以现在他们对我的选择并不一味干涉。他们只要我对现实有糊涂生疏,对将来有明确规划,并且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我父母的转变,是以我的妥协和苦痛为代价的。我有过埋怨。然而在看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之后,我才明白其实大多数父母都会有这样一个对孩子不信任,想让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孩子之上的阶段。而这样强权的方式,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放缓孩子成长的速度,甚至让孩子处于苦痛之中。 “认为自己年长,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都多,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都多”的

3、心态不只是父母专有的。身为老师的我们,可能也会不经意间陷入这样的思想状态。我们经常跟孩子讲应当怎么怎么做。然后用我们切身的阅历当例子劝说他们,期盼把他们引导我们认为的正道上来。但是孩子听的时候就算觉得万般正确,听了之后仍旧走自己的老路子。 我有一个要参与保送考的孩子。各方面力气都听不错,就是做听力的时候没有读题目、猜想问题的习惯,导致听力完成状况和她实际力气很是不符。我不知道讲了多少次:“确定要拿到听力题目之后,审选项。再通过选项对问题进行猜想,这样听的时候才有指向性。即便是听力一开头就开头做笔记,效果仍旧是不好的。这是考听力不是考速记,并且我们没方法把每一个字都记住来。”这样的话,讲到我自己

4、都觉得自己都快成祥林嫂了。这孩子习惯还是没改。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2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一个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与她成年的儿子之间3年的通信。 这本书的语言挺直到让人感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带着不同的心态写信,两人之间的感情不断地在转变。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化儿子内心,想要打开那扇无形大门的母亲。与这位宏大的母亲相对的是一个青年对不母亲的不屑与桀骜,可随着母亲的慢慢深化,儿子的看法也消逝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一开头所谓的为了稿费而写,直到纯属是想要与母亲交谈而已。 书中的一个个浅显的问题,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我从未想过如此简洁的国家、信念、家人之间的那层不明的关系,可龙应台

5、却看透了这一层关系。用龙应台在书中的一句话叫:我是一个难民的女儿,是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或许是文学的奇异境界,却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虽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却永久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关怀,会被我当成唠叨。我只顾着自己的花样年华,却不顾父母的日渐老去。总以为自己很聪慧,到头来才发觉那个聪慧,其实是愚笨。我们总是不顾一切的大步向目标走去,丝毫不知道在背后,有着一双关切的眼睛,有一双渴望的眼睛,等着你回头来看看她。 龙应台用她美丽具有颜色的语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无奈与辛酸,让我懂得,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家,在等着你。 陆间续续的最终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

6、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颖无比的训练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布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同学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忙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间或也有短暂的放松和消遣,也大多是来去匆忙,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满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劝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

7、合斥责;安德烈胜利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诚意的庆贺,但我们取得的胜利却永久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久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莫非就是东西方训练理念的不同吗?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特别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同学。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久只能是“孩子”,永久不能得到敬重,永久只能选择听从。莫非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愿尊称

8、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受探究下去,我又发觉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究竟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敬重的人,也需求公正的对待,莫非所谓的“人人公正”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除此,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一个18岁的孩子可以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精神,实在是难能珍贵的。他的那颗温存感恩的心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他的对于高尚生活

9、的憧憬让我艳羡。看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港大的同学也和我们内地的同学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英语看和读没问题,但是根本无法沟通。看了他的文章,我对欧洲开头憧憬,憧憬每间咖啡馆的静谧,憧憬在那里和三五好友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安静,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更多的东西,比如艺术比如环境比如贫困比如真正的生活。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适合阖家欣赏的书籍,母亲可以从安德烈的字里行间知道现在的同龄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轻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着龙应台那一封封饱含关怀与疼惜的回信,或许对父母会有更多的理解。 高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3 原先一向想等到孩子18岁的时候再来读51岁的龙应台和18岁的大儿

10、子安德烈写的36封家书,可是,我等不及了,这一年,我的女儿15岁。 哪个妈妈不是在孩子的青春期被撕扯的生无可恋?科胡特的“没有敌意的坚持,不含诱惑的深情”在这时全乱了方寸。为了迎接孩子的青春期,我考了心里询问师,读了许多的心理学著作,也会去上家长课堂,可是,青春期来了,照旧是一言不合、鸡飞狗跳。 我看到了龙应台的焦虑、紧急,感同身受。比如,看到安德烈信中所述“没错,青春岁月,我们的生活信条就是俗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做妈妈的立刻发紧急电邮求证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看到安德烈描述导师怀疑他嗑药,她立刻在凌晨三点跟安德烈实时对话,要求儿子斩钉截铁地回答YesorNo,直到安德烈回答No,才

11、安心。作家妈妈说的对,全部的妈都会这样,母亲对子女的爱是至死不渝的。青春期的孩子只顾自我摆脱家的羁绊,哪里有心思揣摩妈妈的紧急担忧?他们认为“母爱确定是kitsch”。 我看到了龙应台的克制和落寞,犹如亲历。看看她那几乎生气的克制语言,应对安德烈的独立宣言,那个温文儒雅的儿子说,“你到今日都没有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的时候,我们敬重的龙教授说出了全部妈妈的心里话,“安德烈,青年成长是件不简洁的事,大家都明白;可是,要那个抱着你、奶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可也他妈的不简洁啊。”,“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生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

12、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暖和和平安,可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疼惜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头凝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觉它已残败衰弱,渐渐渐渐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你才会回过头来深深凝视”。“母亲惦念成长中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布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样一下子,就看不见了”,以至于作家妈妈在目送中发出了这样 的感慨“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

13、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逝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悄悄地告知你,不必追”。读到那里,哪个妈妈不是心有戚戚焉? 我看到了龙应台的睿智与豁达,久久叹服。“我明白他爱我,可是,爱,不等于宠爱,爱,不等于生疏。爱,其实是许多不宠爱,不生疏,不沟通的借口,由于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能够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关系,可是我能够生疏成熟的安德烈,我要生疏这个人,我要生疏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横亘在欧亚两洲间的沟通障碍打通了,经过三年的书信往来,我们看到了一个睿智的妈妈和一个日渐成熟的男人之间的坦诚陈言

14、,“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由于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由于,我期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终,还是自我二字”。这是多么生动的课堂啊,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应对中西文化差异,应对国际人的各种困惑,不一样的价值观,不一样的地域文化,不一样的成长背景,不一样的品尝与选择,这样的沟通,太难得了!是的,“中年父母的挫折,可能多半来自于,他们正在成长的孩子不情愿把门打开,让他们进入自我的世界,而不是父母不情愿进入。”龙教授说到我们心里了。 同时我也看到了18岁到21岁的青年,了解了他们的思想、追求甚至是职责与压力。安德烈,

15、有着优越的中西结合训练背景,接触许多国际同学,他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对事物也有自我独到的见解。“大学只管学问的灌输,可是不管人格的培育和思想的建立。”一句话切中了当前训练的软肋。我看到了他对香港人只重赚钱不关怀民主、大同学游行缺席的忧心,“这样的香港,将来会怎样样呢?”可见他心里有大格局;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每个人都有“问题意识”;他为香港的媒体不维持一种高度的批判精神、不为民主做点努力而是把气力和钱都花在影星八卦上而感到圆满;他对自我的剖析可谓是通透而锐,“我是一个日子过得太好的年轻人,狠狠打我几个耳光也不为过,可是至少,我清晰观看自我的生存状态,并且至少,我并不以我的生存状态为荣”。这

16、是一个难得的没有被好日子宠坏的青年,他对妈妈的要求“问我,瞭我,可是不要判我”,这不是全部青年的愿望么!他跟妈妈谈过去,也谈将来;谈音乐,也谈品尝;谈世界观,也谈价值观;谈欧洲,也谈亚洲;谈旅行,也谈人际。他21岁的独立宣言,虽然对父母来说有点残忍,莫非不是不无道理么。事实上,总是下一代人不能苟同上一代人,上一代人兀自担忧下一代人。不变的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70后的我们,其实与龙应台50后的诞生社会背景,没有太大的差异。童年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度过,少年在改开初期,青年成长于经济快速腾飞初期,我们眼看国家富强、生活富有,眼看世界格局转变,眼看国学被争辩,训练被诟病,观念被质疑,时代在提高,社会在调整,我们在成长。若要问我们的青春期为什么大多没有叛逆而偏偏要经受被子女叛逆?我在想,是不是由于那时候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