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238787576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经络腧穴2讲义教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腧穴各论主讲人 郑州市中心医院 刘碧原11足少阳胆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胆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颌厌穴),下行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本经脉一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后方。另一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线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直行向下的经脉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肋,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

2、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本经脉腧穴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左右合88穴。 2听会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

3、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配伍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3.上关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配伍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0风池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

4、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21肩井足少阳、阳维之会。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功用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2

5、5京门 募穴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配伍配行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身柱、筋缩、命门治脊强脊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针刺京门穴有抑制肾脏的泌尿作用30环跳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

6、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31风市 风,风气也。市,集市也。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配伍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4阳陵泉筋会 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

7、陵泉”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39悬钟八会穴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配伍配内庭治心腹胀满;配昆仑、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项强、落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0丘墟原穴 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 定

8、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配伍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治胁痛;配大敦、阴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门、肝俞、胆俞、阳陵泉、腕骨治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1.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配伍配三阴交治痹证;配

9、三阴交、中极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4足窍阴井穴 足,相对于头而言,指足部;窍,孔窍;阴,指五脏之阴;目为肝窍,耳为肾窍,舌为心窍,口为脾窍,鼻为肺窍,本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对头部耳目口舌鼻诸窍之病,本穴均有调摄之功,故名足窍阴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配伍配太冲、太溪、内关、太阳、风池、百会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期门、支沟、太冲治胆道疾患;配水沟、太冲、中冲、百会、风池急救中风昏迷。 刺灸法直刺0.1-0.

10、2寸;可灸。1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足厥阴肝经(图1) 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分支 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

11、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常用腧穴,左右各14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1大敦井穴 【定位】:在足(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针灸法:浅刺0.10.2寸 【作用】:疏调肝肾,熄风宁神。 【主治】:疝气。遗尿。崩漏,阴挺,经闭。癫痫。1、配太冲、气海、地机,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 2、配隐白,直接艾炷灸,有补益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3、配百会、三阴交、照海,有调补肝肾,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2行间荥穴 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

12、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毫针略向上斜刺该穴0.5-1寸深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目赤肿痛,青盲。失眠,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小便不利,尿痛。 3太冲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太冲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郁证,胁痛,腹胀,呃逆。下肢痿痹,行路困难。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癫痫,小儿惊风。 5蠡沟络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刺法:

13、 1、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2、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1.0-1.5寸,酸胀感可放散至膝。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作用】:疏泄肝胆,调经利湿。 【主治】:外阴瘙痒,阳强。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疝气,足肿疼痛。 14期门募穴,足厥阴、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郁证。胸肋胀痛。腹胀,呃逆,吞酸。配肝俞、膈俞治胸胁胀痛;配内关、治呃逆;配阳陵泉、中封治黄疸奇经

14、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

15、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

16、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主要穴位督脉 3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以髂脊相平 【作用】:强腰补肾,调经通络。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 4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直刺0.51寸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泄泻。腰脊强痛。主要配伍配肾俞、委中主治寒湿性腰痛 14大椎督脉、手、足三阳脉交会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刺炙法斜刺0.51寸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热病,疟疾,骨蒸盗汗。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癫痫。咳喘。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 16风府督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