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7874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含答案和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选择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识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 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 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C. 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一系列法律的制定,

2、表明法治成为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BCD项包含在A项之中。2、选择题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一天之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七部法律,被称为“一日七法”。这反映了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中国的法律建设制度化 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一天之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七部法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法律建设制度化,C项正确;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A项错误;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

3、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D项错误。3、选择题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中国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答案】 B 【解析】 题干“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体现了按照宪法原则进行操作,依法治国的理念与题意相符。故答案为B

4、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没有体现人民主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排除A项;以史为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排除D项。4、选择题下图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 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 立法工作得到加强 C. 推动了普法教育活动 D. 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答案】 A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最重要”,图片展现的是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B、C、D三项都是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皆排除。答案A5、选择题从以下截至2

5、009年8月底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我国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人大及 其常委会民族自治 地方人大5个经济 特区制定的现行 有效的法律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行政法规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法规229件682件7 000余件600余件200余件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截至2009年8月底我国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数量众多,体现出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B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法

6、律意识是否提高,排除A;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表格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政治,排除D。6、选择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A. 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 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 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 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答案】 C 【解析】 “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列法律法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主要由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助推法

7、制建设,C正确。A中最完备说法绝对,排除。依法治国方略开始提出是1997年,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D错误。7、选择题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国时期的法家也主张“法治”。下列对两个时期“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理念都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内容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C立法程序都体现民主特点 D司法实践都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法治”体现的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用对象不包括统治阶级,古代中国的“法治”由于是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的,所以本质是“人治 ”,不存在民主可言,也

8、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战国时期的“法治”不同于现代意义的“法治”。ACD三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8、选择题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 B.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坚持工作,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D正确

9、;ABC与材料无关,排除。9、选择题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特区精

10、神”经过了2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而产生的;“载人航天精神”提出于2005年,继承了建国以来精神财富,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由此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新中国6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D项正确;“大庆精神”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成就,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故B错误;“特区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故C错误。10、选择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最早提出于A.十二届六中全会 B.十四届六中全会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六

11、届六中全会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D正确,ABC排除。11、选择题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A.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 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 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 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答案】 B 【解析】 试题本题旨在

12、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和迁移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从西方古典法律制度中吸取经验而不 是简单复兴,因此A表述不合史实;由材料信息及已学史实可得出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定应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利,提倡私法精神就是要在中国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中,特别是在契约法律中规定一定数量的任意性规范,因此C不合题意;罗马法的制定是在高度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也不应是“摸着石头过河”,应改变“重实践,轻理论”,因此D不合题意;由材料中的信息可推断出复兴罗马法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且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故选B。12、选择题曾经在“文化大革命”

13、中受到错误批判和打击的原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1979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七部法律的起草工作。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深刻教训是A.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B.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准确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不能表明以德治国的重要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14、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错误。13、选择题1989年8月,邓小平指出,必须革除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其主要是鉴于A.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C. 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状态 D. “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邓小平指出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这主要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故A项正确;这体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是“鉴于”,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理念

15、,故D项错误。14、选择题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5、选择题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 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