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5788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含答案和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专题训练1、选择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当童真与诗意相遇,诗歌有了童话色彩,既隽(jun)永,又可爱。这种返璞(p)归真的呼唤,并不意味着而立之年还得重回摇篮,而要常怀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 B. 人们认识到,开放才是必由之路,封闭只能会窒(zh)息生机,以临为壑(h),画地为牢,只会错失机遇,损人不利已;同周共济,相向而行,才能携手共赢。 C. 城市内涝,要探索加快湿地修复;园林绿化,要考虑本地植被不受外来植被蚕(cn)食;空间规划,要合理规划人的空间,也要为鱼类、鸟类留好栖(x)息地。 D. 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pi

2、),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自有生动摇曳(y)之美。 【答案】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B项,以临为壑以邻为壑,同周共济同舟共济;C项,栖(x)息地

3、q;D项,惊鸿一瞥(pi)pi。故选A。2、选择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进行“厕所革命”,一方面是由于当今的中国城市,厕所的数量、分布以及人性化设施远不能满足人们 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今天 的冲水马桶,尽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物之一,但导致水资源浪费、管网建设投入巨大、污水处理成本高。面对新世纪一系列城市问题,“厕所革命” 。 A. 日益 习非成是 势不可挡 B. 日趋 习非成是 势在必行 C. 日益 习以为常 势在必行 D. 日趋 习以为常 势不可挡 【答案】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辨析近义

4、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日趋”,一天天走向,渐渐变得,越来越。“日益”,表示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结合“增长的需求”分析,选用“日益”。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结合“冲水马桶”分析,不涉及是非,选用“习以为常”。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强调“挡”。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强调“行”。结合“面对新世纪一系列城市问题”分析,“厕所革命”应该开始

5、,故选“势在必行”。故选C。3、选择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观,推进和挖掘环境治理工作,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B. 决议指出,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 10月24日,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九大在举世瞩目中胜利闭幕,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都已然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6、。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搭配不当,“挖掘”“工作”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在“根本利益”后面加上“的重大任务”。C项,结构混乱,“目的就是为了”句式杂糅,改为“目的是”或“是为了”。故选D。4、名著阅读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语录体“四书”之一“礼”的思想统率了全书巧言令色,鲜矣仁B.三国演义章回体第一才子书彰显了“拥刘反曹”倾向张飞过五关斩六将C.雷雨话剧侍萍曹禺发泄被抑压的愤懑人物语言多有潜台词D.老人与海自传体海明威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人的进取精神A

7、. A B. B C. C D. D【答案】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主旨思想等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A项,“礼的思想统率了全书”错误。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B项,“张飞过五关斩六将”错误。“过五关,斩六将”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杜撰情节。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

8、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D项,“自传体”错误。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故选C。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文化自信:本质属性与力量之源 冯鹏志 在5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共同经历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坚守理想信念,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建构出独特高标的精神气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把中华民族和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道路和命运

9、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在漫长历史中确立起来的包括理念自信、道德自信、人文自信等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系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元一体、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理念自信,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文化心性,开拓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道德自信,维系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团结统一、泱泱大国的伦理秩序和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人文自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创造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在人类文明史上矗立起卓越而独特的中国传统和中华格局。 文化自信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

10、从远古走来,在世界的东方生息繁衍、超越突破、融合交流、开放发展,积淀并升华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崇高的天地境界。理念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天下理念、大同追求和知行观念;道德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刚毅朗健的担当意识、爱国情怀、优良品格和荣辱观念;人文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仁恕宽厚的为人之道、处世方法、理想抱负、进取精神、教化观念、博大胸怀和生活理念。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昂扬而现实地展现中国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供了最根本的精神支撑。 文化

11、自信建构了中国方案的文明气度。“中国特色”文化自信,不论是体现为中国道路的深化扩展和坚持完善,还是体现为中国方案的实践推进和意义呈现,其所坚守和强调的始终都是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道路之间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其所瞩望和践行的始终都是在对话学习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在共存共赢中美美与共。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展开和实现,以中国方案为重要内容和表征的“中国特色”及其文化自信,必将在21世纪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中国光焰。 (节选自2017年7月12日学习时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具有独特高标精神气质的中华

12、文化自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系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元一体、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 C. 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我们新时代中国之崛起提供了最根本的精神支撑。 D.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21世纪结出了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中国光焰。 【2】下列对原文论语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阐述了中华文化自信及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精神气质和文明气度的关系。 B. 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式的结构阐述了文化自信是如何维系着中华民族历史命脉的。 C. 文章三、四两段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对于精神气质和文明气度的重要性。

13、D. 文章先总论什么是“中华文化自信”,再分论“中华文化自信”的作用,条理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论何时,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始终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B.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在漫长历史中确立形成的理念自信、道德自信、人文自信等。 C.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包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 D.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国方案为重要内容和表征的文化自信。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

14、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具有独特高标精神气质的中华文化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建构出独特高标的精神气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分析可知,是“精神气质”,不是“中华文化自信”。C项,“最根本的精神支撑”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分析可知,“最根本的精神支撑”于文无据。D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21世纪结出了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必将在21世纪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中国光焰

15、。”分析可知,变未然为已然。故选B。 【2】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先总论什么是中华文化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把中华民族和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分析可知,直接引出“文化自信”,不是论述什么是“中华文化自信”。故选D。 【3】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包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概括不全。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在世界的东方生息繁衍、超越突破、融合交流、开放发展,积淀并升华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崇高的天地境界”分析可知,还包括“崇高的天地境界”。故选C。6、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旨达。在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