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4029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考试(含答案和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城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在线免费考试1、选择题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A.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 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 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 创立科举制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故D不属于隋文帝所为,符合题意;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杨坚灭掉了陈,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故ABC属于隋文帝所为,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2、选择题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

2、之谜,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人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她:A. 是唐高宗的皇后 B. 继承唐初的政策,使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期,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因此蒙曼说唐:武则天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故选B。3、选择题“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

3、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A. 玄奘 B. 鉴真 C. 戒贤 D. 戒日王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曾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所以答案选B4、选择题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面评价中最贴切颜真卿书法特点的是A.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B.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C.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D.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故C符合题意;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柳公权的字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

4、瘦劲著称;故AB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5、选择题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结合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五代是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 B. 十国指南方地区出现的十个政权 C.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根据“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6、选择题宋朝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5、。”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 文武并重 B. 重文轻武 C. 尚武轻文 D. 守内虚外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与北宋重文轻武措施有直接关系。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

6、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B符合题意;文武并重、尚武轻文、守内虚外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7、选择题据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A. 唐太宗 B. 忽必烈 C. 成吉思汗 D. 赵匡胤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故C符合题意;唐太宗、忽

7、必烈、赵匡胤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8、选择题下列关于元朝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 元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271年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元朝,故表述错误,含有的ABC不合题意;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故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9、选择题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A. B.

8、C. D.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少 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是元朝,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故本题应选C项。10、选择题资治通鉴记载的是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资治通鉴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资治通鉴记载的内容。因为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灭亡,前

9、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1、选择题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 西汉 B. 北宋 C. 唐朝 D. 南宋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符合题意;西汉、唐朝、南宋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2、选择题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根本目的是A. 镇压人民起义 B. 压制知识分子 C. 巩固专制统治 D. 实

10、行文化专制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钳制了其他各派思想的交流与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专制的表现;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了获取功名,死读书,读死书,不再研究学问,八股取士是在为专制皇权训练忠顺奴仆;故“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八股取士”的根本

11、目的是巩固专制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镇压人民起义、压制知识分子、实行文化专制不是根本目的,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13、综合题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 图二 材料二: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对策。 材料三:“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图二是元朝的统治措施AB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

12、是什么?在行省制度下,又设置四级行政区域,请在C处写出一个即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地方设置了哪一官职分知州的权力并监督知州,体现“稍夺其权”? (4)材料三中反映了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最终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三省六部制。 (2)A枢密院;B宣政院;中书省; 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 (3)通判. (4)废除丞相。 【解析】 (1)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图一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制衡。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

13、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A枢密院;B宣政院;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 (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天竺,宋代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并监督知州。(4)依据材料信息“不许立丞相”可知,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14、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评价科举考试:“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个朝代?当时皇帝是谁?有

14、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唐太宗和顾炎武对待科举制的态度分别有什么态度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什么?格式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1)隋朝;隋炀帝;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唐太宗赞扬科举制;顾炎武反对科举制,认为科举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3)明朝的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正式确立于隋朝;第二问

15、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选官制度,改以考试选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选拔了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依据材料信息“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唐太宗赞扬科举制;依据材料信息“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顾炎武反对科举制,认为科举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明朝的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